过的水,也跟着走了出去。
\n
“敢问大娘何出此言?”
\n
平安对着老妪行了个礼,轻声问道。
\n
“你这一去,便是五十二年啊!”
\n
平安闻言一愣,心中忽然五味杂陈,往事点点于脑中浮现……
\n
“今夜宿于往日故人木屋残桌前,观吾七十余载之年岁,一生问道;走世间,遇千人,观万种冷暖;访名山,同道友共研道法,谈吐天地。遇山神或妖、或精。年方二十有六,得一机缘,入得蓬莱,得见仙翁,终得造化。”
\n
“仙境一日,凡间一年,待吾离仙山之日,已过五十二日,几多岁月,往日旧人已纷纷故去,唯吾容颜不改当年。”
\n
“今于木屋外,与故人之亲忆往日。逝去之流年,如海之潮汐,汹涌而来。遂提笔记于旧本之中,是以札记以记之……”
\n
“文商九年,时年奸臣惑君王,天下大乱,邻武国发兵,战乱四起,又逢极寒、大旱,粮草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苦不堪言。吾生于大旱之中,或本将成他人口中食,幸恰遇一道人。道人心生怜悯,于自之甘粮换吾性命,后遂为吾取平安之名。”
\n
“文商十九年,孟冬之末,时年十岁。同师游历四方,寻仙人,求长生之道。多年游历,师之体魄早已多病,今本前往赋阳,寻走马观主,欲留观中。奈何当日雪夜,于林中破庙,遇贼人……”
\n
大雪纷飞月光寒,几个五大三粗的蒙面贼人手持大刀在破庙里的一辆推车里翻来覆去地找着什么。其中一贼人肩上扛着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孩子站在供殿处。
\n
那孩子哭着拼命的捶打着扛着他的贼人,“放开我!师父!”
\n
面容憔悴的老道,死死的抱着贼人的腿,有气无力的对他说道:“求求您,放了我弟子,您要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