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谋取私利,妄图通过挑起战争来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财富,便精心策划了这起阴谋,伪造了陆钊与南乾旧部联络的信件等证据,以此来蒙骗皇帝。
余玄将这些确凿的证据整理好,呈递给了皇帝。皇帝看到证据后,雷霆震怒,他万万没想到自已的臣子竟敢如此胆大妄为,为了一已私欲而险些破坏两国和平。
当即下令,将那几个奸佞之臣严惩不贷,该革职的革职,该流放的流放,以儆效尤。而陆钊,也终于在余玄的不懈努力下,得以清白获释。
经此一劫,陆钊对余玄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亲自登门拜访余玄,一见到余玄,便扑通一声跪下,激动地说道:“国师大恩,陆钊没齿难忘。若不是国师您明察秋毫,仗义执言,陆钊恐怕早已含冤而死。此等大恩大德,陆钊不知该如何报答。”
余玄赶忙上前扶起陆钊,说道:“殿下不必如此。我只是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情。你本就清白无辜,我岂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被奸人所害。”
陆钊站起身来,眼神坚定地看着余玄:“国师,您的恩情,陆钊铭记于心。他年若有机会,陆钊定当重返南乾,继承王位。到那时,我必定与姜国修好,永结友好之邦,让两国百姓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安居乐业,绝不再让战争的阴影笼罩这片土地。”
余玄看着陆钊真诚的眼神,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他微笑着说道:“殿下有此胸怀与抱负,实乃两国之福。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自那以后,陆钊在姜国的日子逐渐安稳下来。他与余玄之间的情谊也日益深厚,两人时常相聚。
或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于亭台之上,煮一壶香茗,畅谈诗词歌赋,品鉴韵律之美,从古老的《诗经》到当下的文人佳作,他们各抒已见,交流心得;或是在静谧的密室之中,共商治国良策,分享彼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见解与经验。
陆钊兴致勃勃地向余玄讲述南乾的山川胜景、民俗风情,描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