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边。
周岁宴散场。
秦操、诸葛亮、关羽等刘备势力重要人物,全都聚在书房。
“给夫人送去。”
刘备把阿斗交给仆妇。
丫鬟送来茶水。
临走时关上房门。
书房恢复安静。
徐庶慢悠悠品了口茶,“子御让我等留下,不知有何要事?”
闻言,秦操轻笑两声,“也不算什么大事,想和大家解释一下,借造纸匠人的原因,以免造成误会。”
“愿闻其详。”诸葛亮搭腔。
秦操手指轻敲书案,将想法一一道来:
“我有三步计划。
第一步,集才俊于新野。
第二步,改良造纸术,用纸张取代竹简,实现新野新学试点。”
至此,手指突然顿住。
敲击声消失。
秦操语气深沉:“最后一步,打破知识垄断,以致玄德公治下,人人有书读。”
三步计划层层递进。
人人有书读,即广开明智。
诸葛亮、徐庶早有预料,对此不算意外,只是有些担忧。
自古君王奉行愚民。
愚民可获得顺民。
为此,宁愿舍弃部分人,让这部分人活得困苦,实现国家安定。
反其道而行。
难度堪比逆天改命。
刘备心思细腻,对上秦操平静的目光,仿佛感受到对方情绪。
于是询问:“此举为何?”
秦操反问:“初见时,玄德公说过欲申大义于天下,何为大义?”
刘备毫不迟疑回答:“兴复汉室,使百姓有所依,乃备之大义。”
“可惜,”秦操轻轻摇头,“在我看来,使百姓有所依,方能兴复汉室。”
这也不怪刘备。
国家、国家,“国”在“家”前,有志之士皆以国为先。
刘备默然无语。
糯糯不知如何开口。
见此,秦操摆摆手,“我见识有限,没资格否定玄德公,只是想试验一下,能否实现这份大义。”
话说到这个份上,哪怕反应慢的赵云、甘宁也反应过来。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军师高义!
诸葛亮先是表示肯定:
“造纸术改良不易,借来造纸匠人加快进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