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实验室的中央,一张覆盖整个地面的星图正泛着暗金色的光。这是用特级MAX材料打造的三维星图,每一寸金属表面都雕刻着精确到光年的星系坐标,从太阳系延伸至银河系边缘的猎户臂,密密麻麻的光点像撒落的金沙,却都处于黯淡的休眠状态。薛逸辰站在星图中央,冰蓝色的眼瞳映着头顶缓缓转动的银河望远镜全息投影——最后一组抛物面天线刚刚完成校准,进度条上的剩余步骤彻底归零,暗金色的“完成”二字在屏幕上熠熠生辉。
“启动空间描点。”他的声音在实验室里回荡,指尖在虚拟控制面板上轻轻按下。
银河望远镜的12组抛物面天线突然同步转向,对准银河系旋臂的某个节点。暗紫色的能量流在聚能环内奔腾到极致,量子观测阵列的100万个传感器同时启动,将捕捉到的第一组空间坐标转化为数据流,顺着特制的导线注入MAX星图。
星图上,代表太阳系的光点率先亮起。淡金色的光芒从坐标中心蔓延,沿着雕刻的轨道点亮了水星、金星、地球……直到冥王星,整个太阳系的光晕在星图上形成一个完美的螺旋,像一枚镶嵌在金属表面的活勋章。林教授的虚拟形象悬浮在旁,雪白的长发被星光染成淡金色,金丝边眼镜后的瞳孔里闪烁着震撼:“空间描点的误差值0.001光年,比理论最高精度还高3个数量级。”
薛逸辰的指尖划过太阳系的光晕,触感冰凉的金属表面传来细微的震颤——这是空间坐标与星图产生共振的证明。“第一组目标:距离太阳系12光年的鲸鱼座τ星。”他调出银河望远镜的观测数据,这颗恒星周围存在3颗类地行星,其中一颗的大气成分与地球相似度89%,“让望远镜锁定它的空间坐标。”
实验室外,青藏高原的银河望远镜突然调整角度,抛物面天线对准鲸鱼座的方向。暗物质聚能环释放出一道肉眼可见的紫色光束,刺破大气层直抵宇宙深处。7分23秒后,星图上代表鲸鱼座τ星的光点骤然亮起,比太阳系的光芒更明亮,周围还浮现出三颗环绕的小光点,像被主星牵引的孩子。
“坐标描点成功,附带行星参数同步录入。”林教授的声音带着激动,她看着小光点旁弹出的全息标签:“τ星b:液态水覆盖率67%,大气含氧量21%,重力加速度0.9g。”这些数据在常规观测中需要至少3年的持续监测,而银河望远镜只用了7分钟,“穿梭系列的星舰如果要探索这里,直接导入坐标就能生成最优航线。”
薛逸辰的指尖移向更远的坐标——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