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次“同步共振”的奇迹,却不知道是科技空间内的量子计算机在幕后助力。
“聚能环全闭合后,空间锚定系统的负荷下降了23%。”林教授调出能量分配图,暗紫色的能量流不再集中于锚定器,而是均匀分散在整个环形轨道,“这就像给巨人卸下了重担,现在望远镜不仅能稳定观测,还能主动调整轨道位置,避开地球磁场的干扰。”
薛逸辰走到科技空间的舷窗前,看着外界加速时间里的华夏大地。青藏高原的观测站已成为群山间最醒目的地标,环形轨道在阳光下泛着暗金色的光,12组抛物面天线像巨大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星空。更远的地方,江南的暗物质工厂正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下一个大步骤所需的材料,巨型运输机的尾焰在加速时间里连成金色的线。
“护目镜上的倒计时,还有1365天。”他轻声说道,指尖在虚拟星图上圈出三体舰队的最新坐标,那里距离太阳系还有87光年,按0.15倍光速计算,正好在1365天后抵达,“两个大步骤,1365天,足够了。”
林教授将下一个大步骤“量子观测阵列”的设计图展开,这是银河望远镜的“视网膜”,由100万个量子传感器组成,能同时解析1000个星域的光谱、引力波和空间曲率,“阵列的核心是‘时空子捕捉器’,能直接记录空间本身的振动——这是发现三体舰队曲率引擎痕迹的关键。”
薛逸辰的指尖在捕捉器的参数上轻点,将灵敏度调到最高:“让工程队在阵列边缘加装‘反智子屏蔽层’,用空间封锁技术的残渣材料就行。”他想起三体发往北美的20颗智子,“虽然我们的空间封锁能挡住它们,但多一层防护总是好的,毕竟这是银河望远镜的‘眼睛’。”
外界的工程总指挥突然发来全息请求,画面中,他指着聚能环中央的虚空:“BOSS,刚才全功率测试时,那里出现了0.5秒的空间扭曲,像水面被投入石子,还捕捉到一串奇怪的数字:‘3.721’。”
林教授立刻调出那段记录,空间扭曲的波形与三体戴森球脱离时的信号有70%相似,而“3.721”正是暗物质能量的一个临界值。“是高阶文明的试探信号吗?”她的声音带着紧张,雪白的长发微微颤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薛逸辰却摇了摇头,调出银河望远镜的自动回复系统:“设置成‘3.721+π’,用同样的空间扭曲发回去。”他看着那串数字,冰蓝色的眼瞳里闪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