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纹路,“而且系统说了,这张卡能让地球文明在倒计时结束前摸到3级门槛,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激活卡片的仪式比想象中简单。当薛逸辰将自己的精神力注入卡片时,暗金色的纹路突然爆发出刺眼的光,像一条活过来的金龙,顺着他的手臂窜向实验室的控制系统。瞬间,整个华夏境内的时间场开始扭曲——青藏高原的工地上,浇筑完的基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固,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在几分钟内蒸发殆尽;江南的MAX材料工厂里,熔炉的火焰变成了流动的光带,金属锭在传送带上以快进的方式冷却成型。
而在东域科技空间里,一切如常。林教授看着监控画面中快进的工程进度,突然发现自己手腕上的手表与外界的时间显示出现了偏差——空间内的秒针每跳动一下,外界的秒针已经转了10圈。“真的成功了。”她调出能量监测数据,科技空间的边界正泛着淡淡的空间涟漪,像一层保鲜膜,将加速时间隔绝在外。
薛逸辰却注意到一个细节:科技空间与外界的通讯信号出现了0.3秒的延迟。这意味着,他们看到的工程画面其实是0.3秒前的“过去”。“给通讯系统加装时空补偿模块。”他下令道,机械臂立刻将一枚暗金色的芯片插入控制台,“必须保证实时监控,不能让加速时间掩盖施工隐患。”
三天后的监控画面里,银河望远镜的第一个抛物面天线已经初具雏形。暗金色的合金骨架在加速时间里像生长的植物,一节节向上延伸,工人的动作快得像模糊的影子,却始终精准地将零件安装在指定位置。更令人惊叹的是,青海的光学望远镜阵列正在以每天扩大10公里的速度延伸,镜面上的镀膜在加速时间里呈现出彩虹般的流动色。
“外界已经过去了3天,相当于他们的3×24÷10=7.2年。”林教授调出工程日志,上面的施工记录已经填满了厚厚的虚拟文件夹,“基座的暗物质混凝土强度达标,比设计要求还高了12%,看来加速时间并没有影响材料性能。”
薛逸辰的目光落在科技空间的虫洞发生器上。这台暗金色的装置此刻正被重新调试,基座的施工经验被实时反馈到这里,发生器的合金支架焊接处都做了强化处理。“等银河望远镜的第一步完成,我们就重启虫洞实验。”他用红光笔在星图上圈出三体星系的大致方位,“到时候,我们要让虫洞的出口直接对准那里,看看他们的舰队到底长什么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教授的虚拟形象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