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实验室的全息投影上,一张泛黄的星图正缓慢旋转。这是当前华夏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的最大范围——以太阳系为中心,半径1光年的球形区域,像一滴墨汁滴在宣纸上,晕染出稀疏的光点。薛逸辰的指尖划过星图边缘的空白,那里本该是银河系的猎户臂,此刻却只有一片象征未知的灰色。
“1光年,连太阳系的门都没出。”他低声自语,冰蓝色的眼瞳里映着实验室角落的虫洞发生器,那台暗金色的装置暂时被盖上了防尘布,表面的能量纹路黯淡无光。三天前,他和林教授做出决定:暂时搁置虫洞技术的研发,先解决“看不见”的问题——没有覆盖银河系的星图,虫洞技术再成熟,也只是没有航道的盲飞。
林教授抱着一叠天文望远镜的参数报告走进来,雪白的长发上别着一支金属笔,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带着凝重。她将报告摊在操作台上,最上面的一页标注着各大观测站的极限值:“紫金山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能捕捉1.2光年外的脉冲星信号,但信噪比只有3.1,稍微远点就会被宇宙背景辐射淹没;青海的光学望远镜更糟,0.8光年外的行星就只能看到模糊的光斑。”
薛逸辰的指尖在虚拟键盘上敲击,调出赛博军工系统的兑换界面。界面中央,一个闪烁着暗金色光芒的图标正悬浮在“特殊技术”分类下——“银河望远镜设计图”,兑换所需的赛博值旁边,标注着一串刺眼的数字:。
“兑换它。”他没有丝毫犹豫,确认兑换的瞬间,系统界面突然爆出金色的数据流,像瀑布般倾泻在全息投影上。设计图展开的刹那,整个实验室的灯光都暗了一瞬,仿佛被图纸蕴含的信息量吸走了能量。
林教授凑近投影,雪白的长发几乎要碰到虚拟图纸。设计图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直径500米的环形阵列,阵列边缘分布着9个巨大的抛物面天线,每个天线的基座都刻着与暗物质合金同源的纹路。图纸右上角的进度条被分成9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嵌套着11个小格,小格里还有10个闪烁的光点——这正是系统提示的“9大步骤、99个小步骤、990个次级步骤”。
“第一步:空间谐振基座。”薛逸辰放大第一个大格,里面的11个小步骤立刻展开,从地基浇筑到合金熔炼,每个步骤都标注着精确到毫秒的时间节点和纳米级的误差允许值,“光是打地基就需要10万吨特级MAX材料,还要混入5%的暗物质粉末,让基座能与空间本身产生共振。”
林教授的指尖停在“地基应力测试”的次级步骤上,那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