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胤打招呼的同时,这几位在场的评审团也在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各自心里都有着不同的盘算。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顾胤在娱乐圈的发展可以说顺风顺水。
他在短期内获取资源的“加速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那一群很能打的粉丝。
粉丝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是比公司更为坚实的后盾,是他在娱乐圈起步的立身之本,也是根本支撑。
顾胤作为一个偶像团队出道的成员,在团队资源分配不均、自身资源受限的情况下,不仅没受到不利的影响,还出现比其他队员更火的现象,究其本质,粉丝基础是关键因素。
粉丝基础就是他最核心抗压的资产,可以说也让他有能力横跨不同年龄阶层,去碰触与自身年龄不符的角色。
因为在娱乐圈,市场逻辑遵循商业价值优先于角色适配的原则。
行业趋势更是如此,资本投资必然追求回报,这就使得流量演员更容易获得大IP、高投资项目的青睐,尤其是在商业片领域。
如今盛行的拼盘模式,也印证了“流量拼盘”就是一种商业惯性。
如果顾胤表示愿意接拍青春片或偶像剧,那么递到他手中的剧本只会数不胜数。
自然,行业里相关的资源也会随之向他倾斜。
这也就为什么即便邱狄明确拒绝顾胤,仍有许多人私下里劝说他重新考虑。
因为在他们看来,顾胤能带来可观的未来收益。
邱狄自认为是因为顾胤有演技才改变态度,但其他人并不在意他的想法。
《生死门》虽说是一本热门小说改编的项目,但按照市场的局限性。
即便一群纯演技派演员出演,但前提是缺乏流量基础时,影片在IP初期开始就会面临关注度不足的问题,可以说在没出钱的前提下或者是宣传不及时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推广。
即使最终的影片质量过硬,也可能因“无人知晓”而扑街。
这个年头,有太多大热IP因宣传不足而悄然扑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初期关注度缺失就是很容易被市场忽视。
有人会说,商业大片不会缺少宣发力度,且不说宣发资金的巨大消耗有多少。
只一点,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大量的宣发投入都比不上一个流量演员加入所带来的效益。
头部流量艺人能够迅速撬动宣发势能,这是流量驱动机制下难以改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