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实说。
今晚这场颁奖礼,随便问问一个演员,谁不是对获奖者满含羡慕的。
华表奖四项大奖,这两部作品也算是横扫了,只差一个优秀女演员奖没收入囊中。
就说顾胤这个影帝,它不只是对演员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接下来他在行业内地位与影响力有了新的认证。
毕竟,华表奖在国内有着极高公信力和影响力。
当然,这并非是说国外的奖项没有影响力。只是国际奖项在国内受众中的可信度存在一定不足,更重要的是,很多实力派演员对流量明星有着明显的排斥态度。
这种排斥背后,本质上是艺术创作逻辑与市场资本逻辑的冲突。尽管顾胤演技出色,但这种排斥依然存在。
实力派演员普遍对流量艺人的专业性持怀疑态度。
他们不相信顾胤是凭借自身实力获得资源,始终抱着他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才得以快速上位。
在他们看来,这是顾胤能出头的“捷径”,这也这种想法,也是让自居正统学院派心理失衡的原因。
很多电影人总觉得自己接不到戏,是因为流量至上的行业乱象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但实际上,真正有实力的演员往往不缺戏演。
很多电影人也认为新生代演员如果没有资本支持,所谓的“实力”只是虚的。
然而现实是,市场已经将没有真本事的淘汰了,没有真实力的流量也抓不住这些机会。
电影从来要靠的都是观众真金白银买票入场,更不要说资本向来精明,他们有了那么多次教训,自然选稳赚不赔的,有了这个选择谁又会放弃呢?
资本追求的也从来不是演员的类型,而是能够让成本成倍增长的投资回报。
一些电影人看不起顾胤背后的流量,但如今很多行业依赖的就是流量。
资本喜欢流量带来的宣传效果、强大的声量以及预售票房的兜底保障。
流量明星的优势也一直体现在市场号召力上,能够为电影带来稳定的预售成绩,对于资本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更何况顾胤是个有粉丝基数的演技型演员,是有票房和口碑的双保险的,这样的演员在娱乐圈是属于顶配了。
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网友常常把问题归咎于资本就算了,身在圈子里的演员们也喜欢这么做。
“为什么不选他,xx演也可以成功”“为什么非要选他,xx不是也可以,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