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
顾胤被行程塞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终于在校方面对请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快坚持不下去时清空了。
演唱会只剩下月初的终场。
电影节的这块上,也完成了三个电影节的行程,这让顾胤从现在直到2月都没有了再为电影节请假的烦恼。
不仅没了请假的烦恼,电影节奖项方面也是捷报多多,顾胤凭借《血染牯岭街》,在金鸡奖和金马奖的上大放异彩,再次收获了最佳男配奖和最佳新人奖。
还有《沉没之地》,虽然没赶上金鸡奖和金马奖的报名截止时间,遗憾错过。
但它在都灵国际电影节B类评选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编剧奖。
每一个电影节获奖,都说明这是大众对作品质量的高度认可,更何况还有个人奖项加身,这让顾胤这段时间在娱乐圈里着实刷足了存在感。
然而,在这光芒背后,质疑声又怎会缺席?
从电影开始就有人质疑、眼红,脏水是一波又一波。
电影圈,远远比其他圈子来得残酷。
有人崭露头角,就意味着有人的资源被吞噬。
那尚未出头的人,想要出头的人,谁不想把这个有奖项加持、票房加身的踩下去,好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上位呢?
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能给予他致命一击的机会。
现在他一个接一个地拿奖,谁还会想不开在这个时候招惹他呢?
最开始黑手那么多,就是太想当然了,把顾胤看成一般没有实力的流量明星,以为观众不会买流量的账,那到时候只要稍微操作一下舆论,就能让所谓的流量效应失灵,引发观众的反感。
如此一来,既能制造大量话题度,让资本对未来的合作有所顾虑,再来如果成功了,还能让他参演的电影票房不佳,那不就更好了,毕竟谁会愿意继续请一个“老鼠屎”呢?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顾胤不仅能扛票房,而且每一部作品都稳定发挥,成功在电影圈立住了脚跟。
尤其是他在电影节上保持着百分百的拿奖率,只要有个人奖项,就必定有奖项到手,从那之后,就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质疑了。
顾胤此刻风头正盛,奖项加身是代表了有制度化的肯定,自身有票房号召力又意味着有资本会做护城河,为他保驾护航。
在这个圈子里,专业性和利益可以说是被高度重视的。
对一个有行业权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