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到南城可不近,可也架不住包租的四匹马脚程好。
傍晚时分,半夏住进悦来客栈的上房。
沐浴更衣洗了个热水澡,吃了碗热汤面,这才略略安下心。
又卜了一卦。
卦象提示自己往东南方为吉。
东南方……怕不就是靠近柳春桥?莫非让自己去八儒之地?
思忖至夜半方歇。
一夜安稳,早上结了房钱,又雇了辆油壁车去向柳春桥。
马车之上,半夏挑帘问车夫:“叔,南城何处宅院最安稳?有善邻?”
车夫皱了皱眉,回身看了一眼半夏:“南城东南院最安稳,东南十七巷,一巷十七院,一院四户,那里归东南二城一起管辖。不过那里不租只卖,统一售价,正房三间百贯,东厢房两间六十贯,西厢房两间五十贯,门房一间三十贯,都是大间,每院都有台阶,也都铺了院,官家统一盖的,晚上有东城兵将夜巡,各院严丝合缝。另外那里有两处市集,采买方便,生活安逸。不过东南院不在柳春桥附近,方向也不一样,至少半个时辰的路程。”
半夏心头一喜:“谢谢叔,咱们去东南院,您帮我把宅院安下,我送您五贯不让您白忙。”
车夫点了点头:“谢谢小姐,那里我可门儿清,咱们只去前三巷前五院,一则出门就是市集,二来夜巡的必经之路,你一个人也不用害怕,三来那里都是良民,民风甚好。”
半夏笑着点头:“我听叔的。”
半个时辰后
东南十七巷映入眼帘,每一巷皆是古朴安然之韵。
踏入第二巷,脚下的石板路已被岁月磨得光滑圆润,两旁青砖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翘角飞檐更添几分古朴的厚重。孩童们在巷中嬉笑玩耍,一片祥和宁静,让人顿感安全。
出入第二巷的路并不复杂。一条宽敞的主道从巷口直通外界,道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桂花树。
第二巷相邻两处热闹的市集。一处在东边,以售卖各类手工制品和特色小吃为主。色彩斑斓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香甜的糕点、美味的熟食香气四溢。
西边的市集则以绸缎布匹、木器行与文房四宝等为主,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第二巷第二院西厢房,五级台阶之上两大间房舍五十贯,每一间有二十五平左右。
车夫帮着找了木器行掌柜的来,半夏画出草图:一间灶房改成两间,一间做饭,一间放杂物。一间卧房也改成两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