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构筑防线的速度绝对是超一流的,等到罗马人好不容易把五十多个军团集结完毕,浩浩荡荡地开赴汉军的营地之时,汉军已经严阵以待了。
战壕是来不及挖了,不过第一排的士兵还是给自己挖了一个浅浅的单兵射击阵位,最起码可以卧倒射击。
汉军排出了一条长长的散兵线,罗马人为了对位攻击,也把自己的军团和蛮族的军队拉成了长长的一条攻击线。
这恰好就中了马超的计谋,因为汉军的步枪射击速度快,单位面积的火力密度大,而罗马人的主力还是前装线膛枪,不能卧射,装填速度慢。
本来应该使用密集阵型,依靠射击密度来弥补精度的不足,却被分散成长长的散兵线,丢了自己的优势。
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主帅卢西斯根本不适应火器时代的战争,不了解自己的缺点,也不了解对方的优点,被马超牵着鼻子走。
依仗自己人数多的优势,卢西斯抢先发动进攻,辅助兵团的重装步兵举着盾牌在第一排,罗马军团和辅助兵团的火枪手都跟随在盾牌的后面,以盾牌为掩护。
蛮族军队则被分配进攻汉军的左翼,也就是波斯人的阵地。
卢西斯的想法就是自己的薄弱部分去对抗抵消汉军的薄弱部分,合情合理。
蛮族的六万军队,一半是骑兵,一半是弓弩手,所以他们发起进攻的速度,和推进速度都比罗马人要快。
所以整个战场上,汉军的左翼和罗马人的右翼最先发生了碰撞,波斯帝国的军队也有两万骑兵,骑兵也是波斯帝国起家的资本,对骑兵也极为重视。
虽然已经普及火器,不过波斯传统骑兵也得到了保留和发展,沙普尔太子带来的两万波斯骑兵,都是传统的具甲骑兵,类似于重甲骑兵,只是骑士和战马身上的甲胄要轻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