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子树的大岭,天色已经快到中午了。
楚天舒走得浑身汗出:“华子哥,歇歇吧,我都累了。”
华子弯腰搬过一块山石放到一棵松树根边:“坐到这里来。”
楚天舒坐到石头上:“那边树荫密凉快,还有草木香味儿。”
华子:“那是棵橡子树,有虫子。松树下面干净。”
楚天舒:“橡子树,我只是听说过。在县城还吃过橡子果儿呢。”
华子:“玻璃哄子、橡子树,青杆柳、老柞木,都是这玩意儿。这条岭就叫橡子山。”
楚天舒:“难怪叫橡子山,把松树都挤死了。你看林子里边那棵。”
华子看了看阴翳蔽日的林子里,一棵倒下的松树,连忙跑了过去。楚天舒心里慨叹,到底是男人,走这么远山路也不嫌累。
楚天舒歇得差不多了,华子也高高兴兴跑了回来。
“书记同志,今天这趟可没白跑。我发现宝贝了!”
楚天舒:“是金马驹子,还是大美女呀。”
华子:“金马驹子当然没有,大美女咱身边就有一个。请来得两君欠两君,可遇不可求。回来的时候让你见识见识。”
难怪大家一致同意把小六队迁到蘑菇崴子屯儿去。
这里是德化县的最东北角,是大山旮旯的旮旯!再往东北翻过莽莽苍苍山林就是别国的地界了。放眼望去山外还是山,起起伏伏,波澜壮阔,真不愧林海二字。
从橡子山山梁一步步走下去,如果没有华凌霄当向导,楚天舒根本找不到散居在深山幽谷,林下窝棚里的人家。
楚天舒根本想象不到在大山旮旯还有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
这里只有七户人家,都在背风向阳的山根儿上开一块空地,坐石夯土,盖起的草房。没有路,没有电,甚至没有能叫车的东西。没有报纸,没有收音机,常用工具有一多半都是木制的,包括盛饭的勺子喝水的瓢。
七户人家养了五头毛驴,耕耘着大大小小加起来才一垧二亩的薄地。这个季节,他们每一家房前都有个藤条编制的架子,架子上晒着青涩的橡子果儿。不过这里的人集体观念很强,土地共有,毛驴共有,山脚下的流溪都共有,上游饮用,下游洗脸洗衣服。
运动时期,王秉春的父亲王洪斌把他们打发到这里来,名义是前进大队第六生产队林业小组。
到目前为止,乡一把手楚天舒是来他们这里最大的官儿。
楚天舒不知道解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