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星宿图案清晰可辨,但北斗七星的位置却裂了道蛛网般的缝隙,最宽处能塞进两根手指。钟摆下方的地面上,凝结着一层青黑色的霜花,用手一碰就化作带着静电的雾气。
他掏出频谱仪贴近钟体,屏幕上的波形瞬间紊乱。原本稳定在432赫兹的基准频率——这是被称为“宇宙原初音”的和谐频率,此刻正被一串2.47赫兹的低频锯齿波干扰。“这是量子纠缠态的特征频率。”林羽放大波形图,指腹划过屏幕上跳跃的尖峰,“他们在利用钟声的共振频率构建量子网络,这些锯齿波会顺着声波结界扩散,覆盖全城通讯系统。”
玄通法师敲响手边的引磬,清越的鸣声在钟楼里回荡。奇妙的是,随着磬声响起,频谱仪上的锯齿波竟短暂平复。老法师指着钟体内侧的铭文:“这口钟铸于唐代,内藏‘八卦音纹’,本是镇住地脉声波的法器。现在裂纹破坏了音纹共振,反倒成了量子信号的放大器。”
第三节:街头声波图
清晨五点,早市的烟火气驱散了薄雾。林羽背着吉他穿梭在街巷里,琴盒里的频谱仪不断收集着声波数据:煎饼摊铁板的滋滋声(315赫兹)、公交车引擎的轰鸣(85赫兹)、老人打太极时扇风的呼啸(1200赫兹)……这些日常声响的频谱图上,都叠着若隐若现的锯齿波阴影。
“归零者在布设节点。”老陈的声音从耳机传来,伴随着键盘敲击声,“他们把量子发射器伪装成街灯、垃圾桶,每个节点都需要特定声波驱动。刚才数据显示,传统乐器的自然泛音能中和量子波动。”
林羽蹲在天桥下,看着卖唱姑娘小雅弹阮。这把老阮的琴身上有个月牙形的磕碰,是小雅父亲留下的遗物。当琴弦振动时,频谱仪突然跳出一段平滑的正弦波,512赫兹的泛音像层柔软的棉絮,将锯齿波的尖峰包裹起来。“传统乐器的木质共鸣箱能产生稳定泛音,现代电子设备的数字音效反而不行。”林羽眼睛一亮,立刻拨通通讯录里的号码。
半小时后,广场上聚起一群街头艺人:拉板胡的张大爷扛着琴盒赶来,琴筒上的蛇皮已经泛出暗红色光泽,是他跑江湖三十年的老伙计;吹唢呐的阿杰背着乐器包,唢呐杆缠着防滑胶布,那是他在夜市演出时摔裂后自己修补的;敲手鼓的维吾尔族姑娘古丽扎着彩色头巾,鼓面上绣着的巴旦木花纹浸过奶茶,据说能让音色更温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七种乐器同时奏响,林羽的频谱仪上出现了奇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