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十节 保护证据防泄露
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时,危险也悄然逼近。林羽发现自己被不明车辆跟踪,修复室的监控录像出现奇怪的黑屏时段。馆长紧急启动最高级别的安保措施,将《长安志》和胶片转移到地下十米的恒温恒湿库,那里配备了军用级别的电磁屏蔽系统。
"省公安厅成立了专案组。"馆长递给林羽一把加密钥匙,"从今天起,你负责24小时轮班值守。记住,任何异常都可能是致命的。"
深夜值班时,林羽用显微镜观察胶片,发现其表面存在纳米级的荧光标记——这意味着有人早已对胶片进行过检测,而他们的行动可能比想象中更早。
第十一节 意外状况生波澜
八月十五月圆夜,警报声撕裂了图书馆的宁静。林羽冲向地下库房时,看到三名黑衣人的残影消失在通风管道。保险库的电子锁显示有暴力破解痕迹,而监控录像在事发时段全部变成雪花屏。
"他们用了EMP电磁脉冲。"技术员举起烧坏的硬盘,"对方的技术水平......至少是军用级。"更令人心惊的是,警方在现场发现了明代样式的铜锁残片,与胶片上的防伪标记如出一辙。
林羽在修复室的暗格里找到一个神秘包裹,里面是本残破的《天工开物》抄本,扉页用血写着:"欲知真相,观星台井"。这个线索将调查指向了早已废弃的明代观星台遗址。考古队进驻观星台的前一夜,林羽在古籍数据库中比对上万张明代地图,发现遗址地下竟埋藏着与《长安志》中"地宫规制"完全吻合的建筑结构。
第十二节 深入调查寻真相
考古队在观星台枯井中发现了明代地宫。当探照灯照亮布满青苔的墙壁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石壁上刻满了与胶片相同的螺旋纹路,而中央石台上,摆放着一台造型诡异的青铜仪器。
"这是古代的'璇玑计算机'。"文物专家颤抖着抚摸仪器上的齿轮,"利用天体运行规律进行数据运算,设计理念比巴贝奇的差分机早了两百年!"在地宫深处,他们发现了更完整的胶片存储系统,以及记载"璇玑计划"的完整文档。原来,明代科学家早已掌握了数据存储技术,但这项技术威胁到了既得利益集团。万历十二年的灾变,正是保守派势力对革新派的血腥镇压。而《长安志》的夹层,是革新派为保留火种设下的最后防线。
在清理地宫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