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划过地图,
“此外,长安作坊已生产出新型用于建房的水泥和青砖,用上‘灰浆’和青砖,坚固、美观、耐用,宅院十年不漏雨。”
荀诩脸色变幻,急问:
“我们出资修建又有何好处?”
“问得好。”
子墨向站在下面的南中英示意。南中英上前,展开文稿,声音清朗,字字清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汉司隶七郡,长安居枢要之位,乃天下辐辏、万商云集之地。今值经济革新,市易繁荣日盛,月办双场盛市,旧城建制渐难承其势。
为拓鸿图、展新貌,彰大汉威德,顺时势之需,特启旧城改造之策。凡城中原居百姓,皆由司隶衙门妥善徙迁,安置于新筑宅邸。
新宅楼宇齐整,闾巷通达,柴米之供、栖居之安,皆有所依。至于旧城商铺、酒楼、客栈诸业,凡占民居旧址者,其营建之主,当依例出资,襄助迁民之费,此乃公允有偿之道。
而城中商业用地,悉由司隶衙门按照城市规划,设标招贤,以竞价之制、明察之法,择能者、贤者授之,务求物尽其用,商通人和,共筑长安新景,以固大汉昌隆之基。”
他顿了顿,补充道,
“凡出资千贯以上者,可在新商铺匾额题字留名,流芳百世。”
南中英宣读完旧城改造政策,台下顿时炸开了锅。子墨补充道:
“且看这《长安城人口承载力测算》,拓宽街道后可新增商铺两千间,年增商税五百万钱!”
“这么大的规模?新增如此巨量的商铺?”
下面有人大声惊呼。
长安百铺之首杨百万听到这里,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豪迈地大步踏出人群,腰间玉佩叮当作响,道:
“司隶大人,我杨百万愿意出资万金投资长安城的旧城改造,望大人给我一次投资机会。”
因上一次良马节受子墨关照,杨百万本就心存感激,加之其经商敏锐,知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当即果断表态,
“且我杨家愿出百十辆马车,专司旧城建材运输。”
“好,”子墨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眼中满是嘉许。
有了杨百万带头,其余几十余家世家、乡绅,十多家商贾和一些权贵也按耐不住要想抓紧这样的机会,争先恐后的表态支持长安城的旧城改造和扩建。
一时之间,人声鼎沸,众人皆蓄势待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