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猛将,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南中英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袍袖带起一阵风,将案上的竹简吹得簌簌作响:
“陛下为彰显支持司隶七郡革新发展之决心,特下两道圣旨。”
他从袖中取出明黄卷轴,展开时丝绸摩擦的窸窣声格外清晰,
“其一,凡涉及此次事件的司隶七郡官府、世家权贵,皆由司隶校尉依大汉律法全权处置;
其二,凡在司隶七郡革新发展中功绩卓着者,其子弟可由司隶衙门举荐,直接进入大汉辟雍太学院深造。”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入太学院,便如同踏入了大汉官场的青云梯,往后仕途一片光明!”
“陛下对司隶新政的扶持,当真不遗余力!”
“如此厚赏,怕是要引得百官、世家争相讨好司隶大人,日后大人怕是要应接不暇了。”
议论声如煮沸的鼎炉,众人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期待。
子墨却突然冷哼一声,指节重重叩在案上,声响如惊雷炸响,瞬间将喧闹碾得粉碎。
众人如受惊的寒鸦,齐刷刷噤声,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莫要被一时的赏赐蒙蔽了双眼,革新之路荆棘丛生,旧有势力绝不会善罢甘休,越是此时,越要保持警惕。”
子墨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众人的兴奋。
南中英咳嗽一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明日便是司隶七郡四十八县革新发展大会,届时县令、郡守、世家及大商贾代表,共计一百二十八人将与会,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均已妥当。”
“王景大人到了吗?”
子墨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难得的急切。
这位治水大家的到来,关乎着七郡水利革新的成败,容不得半点马虎。
七郡之中,泾渭河道堵塞、水患频发,若能借助王景的 专业能力,改进水利设施,不仅能解决民生问题,更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推动革新进一步发展。
含笑跨前半步,抱拳行礼:
“回大人,王景大人昨夜已抵达蓝田县,今日定能到长安。”
他话音刚落,子墨点头,接着又问:
“假佐使,你来说说最近可有新情况?”
含笑清了清嗓子,从怀中掏出一卷密报,展开时纸页发出细微的脆响:
“回大人,长安京兆尹林枫昨日依旧未到京兆衙门办公,目前由左冯翊朱大人和右扶风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