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隶大人请看。”
京兆尹林枫小心翼翼地凑上前,指着远处坍塌的明渠,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
“去岁地动,毁了三辅漕运,朝廷拨下的二十万钱,竟有十八万用在了修葺未央宫斗拱之上......”
话还未说完,子墨突然驻足沉思,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长安未央宫那宏伟壮丽的身影,宫殿巍峨,飞檐斗拱,气势恢宏,与眼前的破败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深知,这长安的未央宫,才是历史上最着名和宏伟的建筑,而洛阳皇宫的北宫和南宫,远远不及这般气势和宏伟。
苏叶一直静静地跟在子墨身旁,见他如此沉思,便轻轻上前,轻声问道:
“这未央宫,让贤弟想起了什么往事吗?”
子墨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这未央宫矣,煌煌一朝,威灵千载。”
苏叶轻抚长须,神色端凝,徐徐而言:
“贤弟,自新室乱国,世祖光武应天顺命,中兴汉室。彼时定都,乃社稷大计,与儒家礼义仁智契合。
世祖以‘伐秦继周’‘汉家尧后’为号,正朔名分,践行‘正名’大义。
洛阳居天下之中,伊洛平原沃野千里,百姓勤耕,仓廪丰实,此乃仁政养民。
且商道交汇,货畅其流,财货充牣,国库丰饶,惠及万民。
洛阳扼四方之要,东连青徐,西控关中,北临并州,南据荆襄,为兵家枢机。又有南阳、河北为援,攻守皆宜,合乎‘礼’之规制。儒生多受儒家熏陶,依礼义、察天地,力证洛阳优越,称其‘礼乐之邦’‘天下之中’‘天命所归’。
世祖欲固国本、聚民心,自当循此大势,以儒道治国 。”
子墨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头,苏叶这一番从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几个方面的精辟分析,如同一把钥匙,解开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
他不禁暗自赞叹苏叶对大汉局势观察的敏锐和深刻的洞察力,看向苏叶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
此时,一阵清脆的笑声传来,吸引了子墨的注意。
只见三个蓬头稚子正趴在路旁,津津有味地舔舐着糖人,那满足的神情让人看了心生暖意。
而货郎担上插着的,却是前朝五铢钱串成的风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子墨见状,嘴角微微上扬,解下腰间错金螭龙佩,随手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