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朝堂需进行改制,设立翰林院,广纳诸子百家之学者,令其进入翰林院,负责收录天下文学着作,编纂成始皇大典。如此一来,华夏文明得以传承,始皇大典亦能不断更新完善。”
这道命令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然而,当嬴政说出下一句话时,所有人都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这文学典籍,一旦文章被录入其中,必将名垂千古!”嬴政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在每个人的耳畔回响。
名垂千古诱惑太大了!
武将们心中,马革裹尸是一种荣耀,但是文臣心目中,名垂千古才是追求。
能在始皇大典中留下自己的名字,那才是真正的流芳百世啊!
文臣们更是激动不已,他们一生所求,不就是名垂青史吗?如今这个机会摆在眼前,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
于是,众人纷纷跪地,高呼:“圣上圣明!”
这一次,他们的声音比之前更加响亮,充满了对嬴政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而且真诚了许多。
“别急还有,成立军机处,成员由朕指定,以后所有事情经过军机处,军机处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众人听闻皆是一愣,心中暗自思忖这一举措的深意。
这一制度的出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让人们惊叹不已。它不仅巧妙地解决了丞相权力与皇帝权力之间的矛盾,更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众人不禁对嬴政的才智赞叹有加,如此完善的制度,若非有过人之智,又怎能想得出来?
然而,李斯的心情却有些复杂。他原本满心期待能够登上秦国第一丞相的宝座,却没想到嬴政竟然直接取消了丞相一职。
这意味着他的权力将大大缩水,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虽然作为一个对权力极度热衷的人,但是他此刻也无可奈何,只能暂时接受这一现实。
这个制度并非嬴政的原创,而是他基本上照搬了清朝的制度。
秦朝原本实行三公九卿制,同时取消了分封制。然而,这种制度在天下大乱时暴露出了诸多弊端,最终导致了秦朝的二世而亡。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除了继续沿用三公九卿制外,还加上了“非刘姓不封王”的规定,并在一定范围内保留了分封制度。
这种制度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使得汉朝得以延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