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出来的情况千变万化。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全球的气象情况,一定要有一个全球视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要有一个全球性的公司,来进行整合进行研究。国家有国家的局限,国家也只能用有限的人力,精力,财力,去研究涉及本国范围内的气象情况。”
“而这样是远远不够的。我这个公司,就是要搞全球视野,把全球气象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进行中长期天气情况的比较准确的预报。”
行长忽然站了起来,盯着肖睿鹏说道,“你口气很大。一个民办公司,能有多大的财力?来支撑你的研究呢?”
肖睿鹏就笑了。“这就是我找行长的目的所在。我们这个公司目前就我一个人。我是武大郎开店,比我智商低的都不要。我要聚集一帮高智商的人来研究这个问题。”
“这项研究,空口说白话不行,需要资料,需要数据,不仅仅是海量的数据,而是天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资料,需要有观测点做支撑。”
“而我们现在的观测点,铺设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资金量,更不是一个小数,一般人根本解决不了。所以我很冒昧地找到李行长这儿。”
行长笑了。“有资金困难,想到银行很正常。我们银行的责任,除了满足企业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支持实体企业。”
“这样产生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产生的GDP也是实实在在的。”
“你这样的公司,从性质分类,应该是社会服务,属于第三产业。是我们银行应该支持的企业,这个没有问题。”
“你这个公司虽然目标远大,但是规模不大。资金需求你说天量,有没有一个概数?”
肖睿鹏不假思索地说道,“大概有十个亿就差不多了。”
但行长不动声色。说道,“十个亿,对大企业来说也不算多。问题是,你是刚成立的公司。应该还没有进入国家的征信系统。”
“所以单凭这一点,你就不好进入我们的贷款名册,这是规定啊。”
“当然,如果你各种条件确实满足,我们也可以通融。毕竟,贷款能按期归还是最重要的。”
“估计,你也做了一些功课,知道贷款的条件有不少,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有相应的抵押或者是担保的。”
“像你这样的金额,全省符合要求的抵押担保企业没几个。不知道你在企业家阶层人脉怎样?能不能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