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此刻竟有一只微微抬起,纤长的手指正指向画中那块孤石下方一处极其隐蔽的角落。那里,在绢布深褐色的霉斑和水渍掩盖下,似乎有极淡极淡的几笔勾勒,隐约像是一个小小的、模糊的印记。
“是……那里?”我心脏狂跳,声音发颤,凑近了仔细辨认。那印记极其古拙,像是一个残缺的符文,又像一个被刻意磨损的标记。
就在我辨认的瞬间,素娥的影像在画面上又微微亮了一下,那双墨色的眼睛极其短暂地看向我,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和……急切?随即又迅速黯淡下去,归于沉寂。
这个发现让我像打了鸡血。接下来的日子,我着了魔似的跑图书馆、泡在网吧查资料,翻遍各种关于古代绘画、符箓、民间传说的书籍和网页。那些晦涩的古籍记载和语焉不详的网络传说看得我头昏眼花。终于,在一本介绍道教秘传法器的冷门旧书里,我找到了线索。书中提到一种近乎失传的“寄魂印”,用于将精魂灵识寄附于器物之上,但需要特殊的“灵引”媒介方能稳固其形神。书中残缺地记载了几种可能的“灵引”,其中一种,正是“丹青妙手以心血为引,绘其神髓”。
“心血为引……”我喃喃自语,目光再次投向墙上的古画,看向素娥那双沉寂的眼睛。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在我脑中成型——也许,我的画,我的专注和情感,甚至我的“心血”,能成为唤醒和维系她的力量?
我再无犹豫。支起画架,铺开最好的熟宣纸,调好颜料。这一次,我不再是为了生计或迎合市场而画。我摒弃了所有现代绘画的技巧和风格,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努力去捕捉那晚素娥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惊鸿一瞥——那份穿越时空的寂寥,那双墨玉般的眼眸深处沉淀的疲惫与微光,那身白衣在画布上流淌的清冷神韵。
我画得很慢,每一笔都倾注了全部的心神。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宣纸上,晕开一小片墨色。手臂因为长时间的悬腕而酸痛发颤,我咬牙坚持着。有时画到关键处,感觉心脏都随着画笔的节奏在搏动,仿佛有什么东西正顺着笔尖流淌到纸上。画室里只剩下画笔在宣纸上摩擦的沙沙声,和我粗重的呼吸。
整整三天三夜,除了必要的吃喝,我几乎没有离开过画架。当最后一笔落下,我几乎虚脱。宣纸上呈现的,不再是墙头那幅古画的临摹,而是一个仿佛凝聚了所有心神、呼之欲出的素娥。她端坐着,眼神宁静悠远,仿佛随时会从纸上走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小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