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刺耳的摩擦声,以及考生们压抑的吸气声、小声的讨论声(虽然被考官严厉的目光制止了)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高考物理实验翻车序曲”。
“哎呀!我的电压表怎么没反应?”
“老师!我这个开关是不是坏的?”
“完了完了,我好像把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
各种小状况层出不穷,让本就紧张的考生们更加手足无措。
而秦风,则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物理学大师,不疾不徐,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他的操作。 第一步:审题与设计电路。 他再次快速浏览了一遍实验任务书,确认了实验目的、器材和要求。对于“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这个实验,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不下十种测量方案,从基础的伏安法(电流表内接、外接),到更精确的补偿法、电桥法,甚至还有一些基于微控制器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的“骚操作”。 “嗯,高考嘛,还是得按基本法来。”秦风在心中默默筛选,最终选定了最经典也最符合高中教学大纲要求的“伏安法外接电路,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阻值,测量多组U、I数据,再用图像法或公式法求解E和r”的方案。 他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三下五除二,便画出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电路图。线条流畅,符号标准,每一个元件的位置都恰到好处,滑动变阻器更是标准地采用了“分压式”接法,以确保电压调节范围足够大且平滑。
第二步:选取与检查器材。 他拿起电压表和电流表,轻轻晃了晃,观察指针的摆动是否灵活,零点是否准确。对于那块旧电池,他甚至用手指感受了一下正负极的温度,仿佛在与其进行“心灵交流”。 “电压表内阻已知,电流表内阻已知……嗯,这给出题老师点个赞,至少没在这上面挖坑。” 他挑选了几根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导线,用指甲刮了刮接线柱上的氧化层,确保接触良好。
第三步:连接电路。 这一步,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实验基本功。 只见秦风拿起导线,动作娴熟得如同穿花蝴蝶。他剥线、弯折、插入接线柱、拧紧螺丝,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拖沓和多余。 他连接电路的顺序也堪称教科书级别:先串联后并联,先干路后支路,确保电流表串联在主回路,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外接法,测量路端电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接入电路前,被他调整到了阻值最大的一端。 整个过程,他神情专注,眼神平静,仿佛不是在进行一场决定命运的高考实验,而是在自家实验室里摆弄心爱的玩具。
小主,这个章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