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轩“腾”地坐起来:“我要巧克力的!”
纪风没回头,轻轻带上门。走廊里静悄悄的,只有他的脚步声和背包拉链摩擦的轻响。走到宿舍楼下,晨光已经把天空染成淡金色,远处的训练场传来草坪机的声音,空气里飘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他加快脚步,鞋跟敲在水泥地上,嗒嗒的声响像是在倒计时。还有半小时,队友们就该来了;还有十一个小时,他就要和松本在中场站定。纪风摸了摸背包里的球鞋,像是摸到了藏在里面的那点期待——就像七年前在拉玛西亚的雨夜,两个少年说“等着瞧”时,心里烧得旺旺的那团火。
纪风走到训练场时,草皮刚被洒水器浇过,踩上去软乎乎的,带着清冽的水汽。他没急着开始,先绕着场地慢跑了两圈,活动开脚踝和膝盖——这是张指导反复强调的细节,“职业球员的热身,比训练本身还重要”。跑到第二圈经过球门时,他顺手捡起地上的训练球,夹在胳膊底下继续跑,影子被晨光拉得老长,像个沉默的同伴。
热身结束后,他把球往地上一放,开始颠球。起初节奏很慢,球在脚背上跳得平稳,高度不过膝盖。他的目光落在球上,余光却留意着草坪的弹性——东京的草皮比拉玛西亚的更软,球落地后的反弹速度会慢半拍,这是昨晚研究场地数据时记下的细节,对付松本那种依赖快速短传的球员,这点差异或许就能制造破绽。
颠到五十下时,他开始变换部位。先用大腿垫了两下,肌肉绷紧又放松,球像黏在腿上似的;接着膝盖一顶,球往上窜了窜,他仰头用前额轻轻一磕,视线透过球的弧度,正好看见天边的云被风吹得移动。这是他在拉玛西亚练了无数次的连贯动作,松本总说“纪风的头球比巴萨青训的任何一个人都轻”,当时纪风回他“总比你头球时像撞树强”,两人还为此在训练后加练了半小时头球,最后顶着满头包被教练赶回去。
他渐渐加快速度,球在脚、腿、头之间切换得越来越快,呼吸却始终平稳。颠到第一百三十下时,故意让球往左侧偏了点,身体像被拽着似的追过去,左脚尖在球即将落地时轻轻一勾,同时右腿顺势扫过,借着转身的力道把球往反方向带——这是松本最擅长的“假动作变向”,纪风当年看他练这招,光是摔倒就蹭破了三条训练裤,最后还是纪风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里画动作轨迹,才帮他找到了重心的落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练得挺认真啊。”身后传来老王的声音,体能教练手里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