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23岁的生命就此终格。
前来支援的九连看着桥上被炮火覆盖,也是恨得牙痒痒。
“狗入的段芝泉,对自己人都这么狠啊,桥上还有不少北洋军呢。向团部报告,请求对涡河大桥河对岸进行炮火覆盖。
阻断北洋军的后续步兵,我们准备上桥进入阵地。”
得知消息的方胜利直接将团属炮营全部火力集中,对着河对岸来了一轮八发急速射。
跟在后面试图冲上大桥的北洋军又被炮火给逼了回去,双方重新就大桥展开争夺战。
而此时渡河的北洋四个步兵营也趁着此刻炮火的转移,迅速通过浮桥建立滩头阵地,河岸阵地的北洋军和国防军也开始近距离交火。
北洋的工兵甚至在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试图炸掉几个河岸阵地的碉堡,被三七炮炮手安家乐发现,直接一发炮弹过去,连同炸药一起飞上了天。
双方在狭窄的滩涂阵地展开厮杀,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国防军在轻机枪和冲锋枪上的火力优势稳住了局面,北洋的重机枪难以移动,但是国防军的轻机枪和冲锋枪可以迅速打一弹夹换一个地方。
双方一直在僵持,101团也试图组织了几次反冲锋试图把河滩上的北洋军赶下河,也摧毁了几座浮桥,但是北洋的工兵依旧在炮火的掩护下修好了大部分浮桥。
用一个团抵挡北洋近乎两个镇的轮番冲击,坚守三天已经是个不错的成绩了,毕竟此处地处平原,非常适合大兵团作战。
在得知河岸战地的情况后,朱铭德已经决定将涡河沿线的部队撤出来,继续诱敌深入,把敌人牢牢牵制在两淮地区。
当天傍晚,在河岸阵地坚守了三天的101团开始缓缓通过交通壕撤出河岸阵地,在西北抵挡第九镇的102团也撤至蒙县县城。
103团在黄家村设置防御阵地,与北部的蒙县县城组成第二道防线,阻挡北洋第一军的进攻,101团撤至黄家村后面休整。
三天的战斗,101团打没了一千多人,造成了北洋军四千多人的损失,接下来101团将到小王庄一带休整,构筑第三条防线,以应对突发情况。
而此刻的段芝泉可是跨上了涡河大桥,工兵部队已经进入河岸阵地确认国防军没有安置炸药了。
毕竟第四镇那次的伤亡确实是有些刻骨铭心了,导致现在北洋在攻占国防军阵地之后都被派出工兵确认有无危险。
看着远处正在搬运尸体的民夫,段芝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