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舌位和口型变化。比如这个‘th’的发音,需要把舌尖……”
周元新讲得很仔细,也很耐心。他尽量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发音要领,并亲自示范口型。
他做好了秦汉需要反复练习、纠正的心理准备。
然而,教学刚开始没多久,周元新的表情就开始变化了。
从最初的认真耐心,逐渐变成了惊讶,然后是难以置信,最后几乎是目瞪口呆。
秦汉的学习速度,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畴。
对于那些周元新认为需要反复揣摩练习的发音细节,秦汉几乎是在听完示范的瞬间,就能分毫不差地模仿出来。
无论是需要咬舌的清浊辅音,还是需要圆唇或扁唇的元音,秦汉的发音都异常标准,甚至连细微的语调起伏都捕捉得极为精准。
周元新甚至有种错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初学者,而是一个有着极高天赋、或者曾经接受过严格语音训练的人。
单词记忆更是如此。
周元新写出一个新单词,解释它的含义和词性,秦汉只是目光专注地扫过一遍,口中跟着默念一次发音,这个单词就像是被瞬间录入了他的大脑数据库。
当周元新隔了几分钟后突然提问,秦汉几乎没有任何迟滞,就能准确地说出单词的读音、拼写和核心意思。
当教学内容进展到基础的短语构成和简单句式时,秦汉展现出的理解力更是让周元新感到震惊。
他不仅能迅速理解主谓宾结构、简单的时态变化,甚至能根据周元新给出的几个例句,主动尝试造出新的、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
他提出的问题,往往不再是“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这个词用在这里,和用在那种语境下,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或者“这种句式结构,是不是更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这些问题深刻而精准,显示出他并非在死记硬背,而是在快速地理解、消化并构建属于自己的语言逻辑体系。
周元新的额头甚至冒出了细汗,一部分是因为讲解耗费精力,但更多的是因为被秦汉的学习能力所震撼。
他看着秦汉,对方此刻正微微皱着眉头,盯着教材上的一条语法注释,眼神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仅仅几秒钟后,那眉头便舒展开来,眼中闪过清晰的了然之色。
这种专注,这种理解速度,这种近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
“老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