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平坦开阔的谷地,溪流潺潺,还有不少废弃的窑洞和石屋(原为山民躲避战乱所建,后因鬼子扫荡而荒废)。
“好地方!” 周大虎站在峪口的高地上,俯瞰着这片天然的营地,赞道,“进可攻,退可守,隐蔽性强!林参谋长,立刻安排部队驻扎,修复窑洞屋舍,建立防御哨卡、通讯站和临时野战医院!注意防空隐蔽!”
全军立刻行动起来。
工程兵开始加固峪口、设置路障和雷区;步兵砍伐树木搭建营房、挖掘工事;后勤部队利用溪流建立取水点,组织人员进山打猎、采集野菜补充给养;通讯兵则忙着架设天线,与八路军总部及外围部队建立联系。
沉寂的红岩峪,瞬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八路军总部对虎贲军的到来给予了全力支持。副总指挥亲自指示临近的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徐海东)全力配合虎贲军行动。
徐海东,一位经验丰富、作风硬朗的老红军,亲自带着分区主要干部和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来到红岩峪。他与周大虎一见如故。
“周军长,欢迎来到太行山打鬼子!咱们太行山,专治各种鬼子不服!”徐海东豪爽地大笑,摊开一张详尽的手绘地图,“这一片,鬼子据点、炮楼、公路、巡逻规律,还有咱们的交通站、堡垒户… 都在这儿了!”
周大虎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中大定:“徐司令,太感谢了!有了这副‘活地图’,咱们这头‘过江龙’,就能变成钻山虎了!”
双方迅速商定协同机制:虎贲军提供火力支援和机动突击力量;第四军分区提供情报、向导、部分后勤补给(粮食、草药)和民兵配合;共同打击日寇,破袭交通线。
利用短暂的休整期,周大虎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和针对性训练。
强化山地作战:在徐海东派来的山地战教官指导下,部队进行负重越野、攀岩、索降、丛林隐蔽、山地伏击等训练。
尤其是装甲部队,重点演练坦克在复杂山地条件下的伪装、机动和火力支援战术。
组建“山魈”分队:从全军抽调精干人员(尤其擅长攀爬、潜伏、爆破),组建数支精悍的敌后破袭分队,代号“山魈”。由张大山直接指挥,配备精良的冲锋枪、手枪、炸药、攀爬工具和便携电台。
他们的任务:深入敌后,侦察、破坏、猎杀重要目标。
苏醒归来的将士们,经历了生死洗礼,训练格外刻苦拼命,很快适应了山地环境,士气高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