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我换辆新车,橡胶轮子的,跑县城更快,能多跑两趟!”连卖针线的陈婆婆都念叨:“那我得多进点纽扣,修路的工人肯定用得上,粗布衣服费纽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连小孩都懂茶铺的“消息规矩”。李家小子蹲在条凳边,听大人们说后山发现了野蜂蜜,蜜脾大得像锅盖,跑回家拉着爹就往茶铺赶:“爹,快去问刘大爷,蜂蜜在哪儿采的,咱也去!晚了就被采光了!”他爹被拽着跑,鞋都差点掉了:“慢点跑,刘大爷还能跑了不成?”到了茶铺,刘大爷正被一群人围着问,见李家父子来了,笑着说:“在后山老槐树下,我带你去,那蜜蜂不咬人,我都跟它们混熟了!”
春耕前,茶铺里全是关于农事的消息。“今年雨水多,稻种得选耐涝的,我听张家庄的人说,他们去年用的‘深水红’,收成好得很!”“我听农技站的人说,新出的化肥比老法子管用,产量能增两成,就是贵点,不过划算!”“张家庄的王老五,去年用了新农药,虫子都没了,叶子绿得发亮!”这些消息像种子,在茶铺里生根,又被茶客们带到田间地头。有回王大爷听了消息,换了新稻种,秋天果然多收了三担,他特意拎了袋新米送到茶铺:“大家尝尝,这都是托茶铺的福!”新米蒸出的饭,香得茶铺里的人都多喝了两碗茶。
第五节:茶铺里的“土生意”,针头线脑皆文章
铺子角落的矮桌上,摆着些“土物件”,像个微型集市。卖草药的周婆婆把鱼腥草、艾草捆成小把,用麻绳系在桌腿上,一把把挂着像绿色的帘子,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看着就新鲜。她自己蜷在长凳角,端着个豁口的粗瓷碗,见人就念叨:“这艾草煮水,泡脚治风湿,灵得很!我家老头子泡了半年,以前走路要拄拐杖,现在能帮我挑水了。”
有回张大爷说膝盖疼,蹲下去就起不来,周婆婆从布包里翻出个小纸包,里面是晒干的杜仲叶:“回去跟猪骨头一起炖,喝一个月,保准见效。”张大爷半信半疑,照着做了,果然好了不少。后来他特意给周婆婆送了斤新茶:“您这草药比大夫的方子还管用。”周婆婆笑得眼睛眯成条缝:“都是土法子,不值钱,您的茶才金贵。”
修鞋的马师傅把针线筐往地上一搁,筐子里的锥子、麻线、橡胶片摆得整整齐齐,像套小工具。他修鞋时不慌不忙,先用锥子在鞋底“噗嗤”扎个眼,麻线穿过去,留下整齐的针脚,比姑娘绣花还认真。有回李二哥的胶鞋开了胶,马师傅往鞋帮上抹了自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