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山从来没"安分"过。2007年,地质队在"龙抬头"山岩上安装了GPS监测点,数据显示这里的山体正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向西"跑",而沟口的平地则在向东"退"。这种反向运动就像两只较劲的手,把夹在中间的峡谷越挤越窄。
住在沟里的老人们早就发现了端倪。接引寺的僧人说,寺里的石碑每年都会多几道裂缝,最宽的能塞进手指;卖茶的李婆婆记得,十年前能过马车的山路,如今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边的岩石像被人推过一样,不断向路中间"长"。有一年春天,她在茶园里插的竹竿,秋天收茶时发现竟整体向西倾斜了3度,根部的泥土里还露出新鲜的断裂痕。
这些都是龙门山"造山运动"的日常。印度板块每年以5厘米的速度向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像被挤扁的面包向东隆起,而四川盆地这块坚硬的"老骨头"不肯让步,于是应力全集中在了龙门山的断裂带上。银厂沟所在的"夹角",正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就像被钳住的铁丝,迟早会在反复弯折中断裂。
2008年春天,异常现象变得频繁。白龙潭的水位突然下降了1米,露出平时被水淹没的岩石;夜里,沟里常能听见"咔哒"声,老人说是"石头在搬家";甚至连山里的动物都变得不安——平时罕见的野猪频频闯入村庄,蛇类集体向沟外迁徙。这些都是地壳应力即将释放的信号,只是当时没人能读懂大地的预警。
二、消失前的银厂沟:大地馈赠的清凉仙境
在2008年的春天结束前,银厂沟仍是川西平原最耀眼的绿色明珠。那些由石灰岩与砂岩共同雕琢的景观,那些藏在断裂带缝隙里的水流,不仅造就了地质奇观,更成了百万游客避暑的天堂。
1. 十里峡谷里的地质画廊
银厂沟的美,是大地用亿万年时间雕刻的作品。从沟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银苍峡",两岸崖壁如刀削斧劈,最高处达800米,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抬头只能看见一线蓝天。崖壁上的石灰岩被雨水冲刷出深浅不一的纹路,像天然的壁画,当地人称之为"老龙的鳞片"。阳光穿过缝隙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走在其中,仿佛穿行在时光隧道里。
白龙潭是银厂沟的"心脏"。百米高的崖壁上,水流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倾泻而下,撞击在潭口的巨石上,碎成万千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潭水呈深绿色,最深处达12米,能见度却有5米,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潭边的岩石被水流冲刷得光滑圆润,其中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