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努力下,程派八卦掌正以新的姿态走向大众,通过举办讲座、开设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古老拳种。
八、国标引领与赛事赋能:巴蜀拳术的标准化与竞技化之路
在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接轨的浪潮中,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种依托国家标准的规范与地方赛事的推动,在巴蜀大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让古老拳术走向世界有了“通用语言”,而地方性赛事的蓬勃开展,则为武术传承注入竞技活力,二者共同构筑起巴蜀武术现代化发展的新图景。
(一)国标拳术:传统武术的现代转型
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为推动武术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先后编制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多个国家标准套路。这些国标套路以传统拳术为蓝本,融合竞技体育的评分标准,既保留武术神韵,又便于普及推广。在巴蜀地区,国标拳术的落地生根呈现出“传统与标准共生”的特色。
- 太极拳国标:从民间到赛场的蜕变
1956年,国家推出首套简化太极拳(24式),将复杂的传统招式简化,便于大众学习。在四川,这套国标太极拳迅速走进社区、学校与机关单位。成都市青羊区的“太极晨练团”每日清晨在浣花溪畔演练24式,动作整齐划一;四川大学体育课程中,国标42式太极拳成为必修内容,学生们通过标准化训练,不仅掌握了太极拳的基本技法,更理解了“虚领顶劲”“沉肩坠肘”的要领。
2012年起,四川省武术协会每年举办“国标太极拳锦标赛”,采用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评分体系,从动作规格、演练水平、创新难度等维度打分。选手们身着统一的太极服,在赛场上将“云手”“揽雀尾”等招式演绎得行云流水,竞技性与观赏性兼具。
- 形意拳、八卦掌的国标化探索
国家编制的形意拳、八卦掌国标套路更强调实战性与艺术性结合。在内江,马氏形意拳传承人将国标“五行连环拳”与传统形意拳融合教学,弟子们既要练习国标规定的“劈、崩、钻、炮、横”标准动作,也要掌握传统拳术中的“十二形”变化。而在简阳,八卦掌爱好者将国标套路中的“游身八卦掌”与地方特色的“镰刀式掌法”结合,创编出兼具规范性与地域特色的表演套路,在2023年全国武术之乡交流赛中获得创新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二)巴蜀赛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6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