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师杨澄甫先生的得意高足李雅轩入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李雅轩在成渝两地设场授徒,将杨氏太极拳舒展大方、大松大软、刚柔并济的特色展现给川人,一时间,太极拳在巴蜀大地声名鹊起。
李雅轩在蜀地近40年,追随者逾万。他不仅传授拳技,更传播太极文化,使太极拳深深扎根于四川。在成都的茶馆、公园,常常能看到人们在晨光中练习太极拳,一招一式尽显从容。李雅轩所传的太极拳,动作大开大合,注重以意导气,契合了四川人豁达豪爽的性格。他总结出“虚无的气势、神明的感应、莫测的变化”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为巴蜀太极爱好者指明了方向。
如今,太极拳在四川的发展更为蓬勃。2011年,李雅轩太极拳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都市李雅轩太极拳武术馆、新加坡李雅轩太极拳学院、四川省武术协会李雅轩太极拳研究会相继成立。除了川渝地区,李雅轩太极拳的再传弟子还将其传播至山东、陕西、辽宁等地,乃至海外的新加坡、美国、韩国,习练者达数十万之众。
在泸州江阳区,自2019年启动“四川省老年人太极拳(剑)之乡”创建以来,太极拳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江阳区成立太极拳(剑)专委会,建成35个辅导站,15个街镇都成立了中老年人太极拳(剑)队,登记注册骨干队伍35支,下设133支太极拳(剑)队。常年参加太极拳(剑)健身锻炼的老年人约9000人,他们在公园、广场练习,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而在成都,太极拳健身已成为时尚生活方式,习练人数达280万。从最初以老年人为主,到如今年轻人、小朋友甚至外国爱好者纷纷加入,太极拳的队伍日益壮大。2012年起,成都开展太极拳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七进”活动,还举办高规格国际太极大赛,让太极运动深入市民生活。在四川大学、成都大学等6所高校开设武术、太极拳双语教学点,吸引200多名国外留学生习练太极拳,他们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二)形意拳:刚劲与灵活的融合
形意拳作为中国内家拳三大拳种之一,与太极拳、八卦掌齐名。内江门派的形意拳起源于李洛能一脉,经刘奇兰、李存义、马玉堂、马元基传至刘俊阳先生时,已传承六代。刘俊阳早年在北京从军,师从马玉堂及马元基先生,并兼修八卦拳和太极拳。退伍回到内江后,他开始传授家乡弟子修炼形意拳,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内江马氏形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