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万人空巷的追随
轿子走到石桥时,突然停了。领头的袍哥喊了声“歇脚”,八个壮汉才松了肩,抹着汗往旁边的茶馆去。菩萨的轿子就停在桥中央,像座小庙,香客们赶紧围上去磕头,把供品往轿前的竹篮里塞——有染红的鸡蛋,有刚蒸的米糕,还有小孩戴旧的银锁,说是让菩萨“认认亲”。
我趁机溜到轿边,踮着脚往里看,发现菩萨的官袍袖口磨出了毛边,青须也掉了几根,露出里面的竹篾骨架。可不知怎的,看着这有点“破旧”的菩萨,心里反倒更亲了——他不像庙里的神像那么远,倒像个会累、会老的长辈,默默听着人们的心里话。
歇了盏茶的功夫,轿子又动了。这次跟在后面的人更多了,连卖菜的阿婆都挑着空担子跟着走,说要沾沾菩萨的福气。有人喊着号子,有人唱着祈福的歌谣,还有小孩吹着柳笛,声音细细的,像在给菩萨引路。我跑在轿子侧面,看见阳光穿过香火,在菩萨的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浅笑仿佛更深了些,像是在说:“知道了,都知道了。”
走到街尾时,太阳已经爬到头顶。大哥拽住我说:“该回家了,菩萨要回庙了。” 我回头看,那顶红轿子在人群里忽隐忽现,金凤凰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在慢慢飞走。可我知道,它没走——它藏在香客们的笑里,藏在飘远的锣声里,藏在每个盼着日子越来越好的成都人心里。
六、庙会尾声:散场与余韵
夕阳把苏坡桥的青石板路染成蜜糖色时,庙会的人潮终于像退潮的海水,慢慢往家淌。我和大哥、二哥走在回家的路上,鞋底沾着的糖渣子粘住了小石子,走一步“嘎啦”响。风里还飘着柏枝香和油炸味,混着远处隐约的锣鼓声,像一首没唱完的歌。
路过茶馆时,听见里头还在吵吵嚷嚷。张大爷正拍着桌子说:“那‘无常’的刀是假的!我看见他卸妆时,刀把是用竹棍做的!” 李叔不服气:“假的又咋了?那气势,真能镇住邪祟!” 茶倌提着铜壶添水,笑着接话:“要我说,挂天灯才叫绝,夜里看像火龙,把月亮都比下去了!” 这些话混着茶叶的清香飘出来,听得人脚步都沉了些,总想再回头看看,好像庙会还在身后热闹着。
家里的灶房已经飘出饭菜香。奶奶正把给菩萨上过供的桂花糕切成小块,每块都裹上油纸,说要分给街坊:“沾了福气的东西,得大家分着吃才灵。” 爷爷蹲在门槛上,用布擦着那面小锣——早上敲锣的小男孩把锣忘在了茶馆,被他捡了回来。“明儿送回去,” 爷爷边擦边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