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踢落门楣上的蛛网,阳光透过门洞洒在他身上,照见他铠甲上的伤痕和疲惫却又欣慰的笑容。门内,母亲早已满头白发,颤抖着双手抚摸着他的脸庞;妻子则抱着孩子,泪水夺眶而出。而那些未能归来的将士,他们的故事永远留在了大安门的记忆中。每逢清明,总有老妇人来到城门下,烧一炷香,洒一碗酒,轻声呼唤着她们儿子、丈夫的名字。一位老妇人每年都会带来丈夫生前最爱吃的糕点,摆在城门角落,絮絮叨叨地诉说着这一年家中的变化,仿佛丈夫就在身边倾听。
迎晖门在朝霞的映照下,宛如一座金色的宫殿。年轻商人阿福站在城门下,望着滔滔江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辫子。每次出航前,他都要在琉璃瓦下照见自己的影子,觉得一切顺遂后,才会放心地踏上旅程。他的船队载着精美的蜀锦,沿着岷江顺流而下,一路驶向远方。在与波斯商人的交易中,阿福带回了一面铜镜。镜面上精美的葡萄纹让蜀地的绣娘们惊叹不已,她们围坐在一起,仔细研究了三天三夜。后来,蜀锦中便出现了“西番莲”的纹样,这种融合了异域风情的图案,深受人们喜爱。阿福老了以后,常常坐在迎晖门的门墩上,看着年轻的商人系紧行囊,准备出发。他会把那面铜镜递给他们,笑着说:“照照,跟当年的我一样精神。”有个年轻商人听了阿福的故事深受鼓舞,以阿福为榜样,将蜀锦生意越做越大,还在迎晖门附近建立了蜀锦博物馆,展示蜀锦的历史与工艺。
江桥门的暮色中,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离愁别绪。船娘春杏站在石阶上,望着江面,泪水模糊了她的双眼。她的丈夫在下游拉纤,每次分别时,她都紧紧握住丈夫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一定要平安归来”。丈夫登上船只,随着船帆缓缓升起,渐渐消失在江面上。春杏站在原地,久久不愿离去,她的泪水坠入锦江,与归舟的灯火一同摇曳。平日里,春杏就在江桥门的石阶上洗衣。她边捶打衣服,边唱着《望郎归》:“江水长,江水长,望穿秋水盼君郎……”那歌声悠扬而凄凉,引得两岸的洗衣妇们纷纷落泪。有一次,她不小心捶破了皂角,白色的泡沫顺着石阶流进江里。正巧,丈夫的船从下游驶来,他在船头大声喊道:“婆娘,我带了新皂角!”两岸的洗衣妇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棒槌声也敲得更响了,仿佛在为这对夫妻加油助威。然而,命运总是残酷的,后来丈夫在一次拉纤时,被突如其来的江水卷走,春杏的歌声从此变得更加悲切,她的棒槌声也永远留在了石阶上,只有在雨天,人们才能隐隐听见那熟悉的声音。春杏从此独自抚养孩子,她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