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来到承运殿前,导游的语气变得庄重:“这座承运殿,可是蜀王府的正殿!三层汉白玉台基上,蟠龙纹雕刻得张牙舞爪;台阶中间的丹陛石,双龙戏珠立体感十足。殿内十二根金丝楠木立柱,三人才能合抱,抬头看那藻井,每一层斗拱都雕着《蜀川胜概图》,螺钿镶嵌的江面,阳光一照,就像真有江水在头顶流!”
接着,我们跟随导游穿过承运殿,参观圆殿、存心殿。在存心殿,他轻轻拍了拍书架:“这里曾藏着三千多卷孤本典籍,最珍贵的就是那本宋代活字印刷的《资治通鉴》,书页泛黄却保存完好,墨香至今还在呢!”
最后走进后花园,导游脸上满是自豪:“各位,这里可是人间仙境!人工湖引的是锦江活水,湖底五色鹅卵石,夏天荷叶荷花铺满水面,冬天牡丹台靠着地下火道,照样百花盛开。您再看这些太湖石假山,形态各异,石缝里还长着绿植,就像一幅立体山水画!”
听着导游生动的讲解,抚摸着王府的一砖一瓦,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可忽然一阵眩晕,当我们再次回过神,周围早已没了人群与王府的踪影,只剩一片空旷的现代广场。但那些穿越时的所见所闻,那些导游口中的故事,却久久萦绕在心头,诉说着蜀王府曾经的辉煌。
四、岁月沉淀下的文化丰碑
城市象征:灵魂坐标
“老皇城”犹如一位穿越时空的长者,千百年来,始终是成都城市的心脏与灵魂,更是当之无愧的标志性建筑。成都的街道规划、城市布局,皆以它为核心脉络延展,这种以中轴线为基准的布局理念,与北京故宫对京城的影响如出一辙,赋予了成都独特的“皇家气质”。
在老成都人的记忆深处,以“老皇城”为原点,街道如蛛网般向四周辐射。这里曾是城市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与社交核心,见证了低矮民居向高楼大厦的蜕变,目睹了街道上车水马龙的繁华盛景,也亲历了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的沧桑变革。
对每一位成都人而言,“老皇城”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的意义,成为情感与记忆的寄托。无论漂泊多远,只要忆起“老皇城”,心中便会涌起温暖与归属感。老人们口口相传着它的故事,从明朝的辉煌兴建,到战火中的悲壮焚毁;从清朝作为贡院的新生,到民国时期的风雨飘摇,这些故事凝聚成成都人文化传承的血脉,让“老皇城”的精神永远流淌在城市的基因之中。
教育中心:知识摇篮
1931年,国立四川大学入驻“老皇城”,为这座古老建筑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