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夜幕降临,安澜索桥亮起暖黄灯光,宛如巨龙横卧江面;南桥商业街人头攒动,糖画艺人手腕轻转,拉出晶莹糖丝,熊猫玩偶、蜀绣香囊摆满摊位,烟火气与文化韵交织成独特的成都夜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时期,成都的城市建设亦书写着传奇。蜀都大厦以63米的身姿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光芒,登顶远眺,锦江蜿蜒如带,城区新貌尽收眼底。一环路、二环路相继贯通,水泥大道取代了昔日的狭窄街巷,公交车、出租车穿梭如织,自行车铃声与汽笛声响彻街头。浣花溪公园内,杜甫草堂的竹影摇曳,白鹭掠过湖面;百花潭公园的银杏树下,老人对弈,孩童追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川大学的钟楼敲响上下课铃,电子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攻关前沿技术,这些高校如同人才摇篮,为城市的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九十年代:城市扩张中的华丽转身
进入90年代,成都的行政区划调整如激昂交响乐,奏响城市扩张的乐章。199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一场大规模的区划变革重塑了城市格局——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重新划分,形成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5个区,与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共同构建起7区架构。这场调整细致入微,每个区域都在原有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边界,犹如精心雕琢的拼图,共同构成城市发展的崭新图景。
锦江区接过商业中心的重任,辖区内原东城区的春熙路街道、人民南路街道、王家坝街道等17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原金牛区的琉璃场、高店子两个街道办事处与琉璃、三圣两个乡,共同勾勒出它的繁华轮廓。春熙路的高楼间,IFS的大熊猫雕塑憨态可掬,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标;太古里的街巷里,各大品牌旗舰店争奇斗艳,时尚潮流在此汇聚。夜幕降临时,璀璨的灯光与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这里充满国际大都市的活力。
青羊区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根基,整合原西城区的东通顺街、忠烈祠西街、鼓楼南街等13个街道办事处,以及金牛区的苏坡乡、文家乡,将宽窄巷子、杜甫草堂等历史遗迹纳入版图。宽窄巷子的青石板路上,青瓦砖墙、雕梁画栋,保留着老成都的建筑韵味;茶馆里,川剧变脸表演精彩绝伦,搭配着三大炮的软糯、钟水饺的鲜香,让人沉浸式感受悠闲惬意的蓉城生活;杜甫草堂内绿树成荫,红墙翠竹间,千年诗意流淌不息。
金牛区在工业与商业的沃土上持续深耕,辖原金牛区的茶店子、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