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旅人肩头的寒霜。第三道“留客酒”,夜幕降临,火塘边火光熊熊,暖意融融,主人与客人围坐在一起,主人弹起月琴,那古朴的琴音在夜空中飘荡,与欢快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大家边饮美酒,边分享着生活的趣事,酒过三巡,情谊在这热烈的氛围中愈发浓烈,愈发深厚,让人沉醉其中,不舍离去,恰似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醇。
在四川,“走人户”是人们走亲访友的独特说法,这其中,还藏着诸多饱含温情与传统的讲究。去做客时,无论如何都不能空手上门,必须根据不同的场合精心挑选礼物:春节时,提上自家腌制的腊肉、香肠,那浓郁的腊味是年节的味道,也是对亲友的美好祝福,仿佛把一整个冬天的温暖都装进了这份礼物;端午佳节,带上软糯香甜的粽子、咸香流油的咸鸭蛋,传递着节日的氛围与关怀,就像把汨罗江畔的千年思念一同带到了亲友身边;若是探望病人,则要细心地拎上新鲜的水果、滋补的补品,表达自己的关切与问候,如同为病人送去一束驱散病痛的阳光。刚到亲友家门口,先大声唤出长辈的称呼,声音里满是尊敬与亲切,随后双手递上礼物,主人家定会满脸笑意,热情相迎,赶忙递烟倒茶,忙前忙后,让客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这份温暖如同冬日里的炉火,驱散了所有的寒意。
做客期间,餐桌上的礼仪也十分重要。吃饭时,绝对不能随意敲碗,这在四川的习俗里,被视为不吉利的行为,会被认为是对食物的不尊重,仿佛在打破生活的宁静与祥和;筷子也不能直直地插在饭上,因为这与祭祀时的供品摆放相似,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扰乱了美好的氛围。饭后,也不能立刻起身告辞,而是要陪主人家坐在一旁,聊聊家常,夸一夸饭菜可口、房屋整洁,分享彼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春日里的藤蔓,在交流中慢慢缠绕,情谊愈发深厚。主人送客时,客人往往会客气地推辞“莫送莫送”,但主人家出于礼貌与热情,往往会坚持送到路口,一直挥手告别,直到客人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才转身回家,那久久不愿放下的手臂,是对客人离去的不舍,也是对下次相聚的期待。而主人家收到礼物后,也会牢记这份情谊,下次回访时,必定会回赠价值相当的礼品,这种你来我往、有来有往的互动,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维系着浓浓的亲情与友情,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发亲密,愈发深厚,如同陈年老窖,越久越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杯盏流转,方圆之间见尊崇的酒桌之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