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失败,终于成功发明了用陶罐饲养野蚕的方法。当第一根雪白的蚕丝从蚕茧中被顺利抽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时,整个部落都沸腾了。长老们激动地对着天空叩拜,他们感恩上苍的恩赐,却未曾想到,这些蚕丝不仅将织就最早的蜀锦,更会在千年之后与古埃及木乃伊的裹尸布产生千丝万缕的隐秘关联。2019年,考古学家在金沙遗址发现的丝绸残片上,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检测,发现了与尼罗河三角洲相同的丝胶蛋白结晶结构。而那些曾经包裹蚕茧的陶罐内壁,附着的微生物菌群经过分析,竟然与图坦卡蒙陵墓中的防腐物质高度吻合,这一发现,为研究远古文明之间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商汤的军队如同汹涌的潮水,来势汹汹地入侵了这片土地。当燃烧的营帐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时,蚕丛正全神贯注地用龟甲占卜,试图预测部落的命运。面对敌军的进攻,他死死护住那张绘制了十二年的太阳历。龟甲上密密麻麻的刻痕,详细记录着太阳运行的轨迹,这些看似无序的符号,在现代天文学家眼中,却与玛雅文明的太阳历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蜀人不得不踏上逃亡之路。他们扶老携幼,背着装有蚕种的陶罐,艰难地翻越龙门山。山风呼啸,如刀子般刮过脸颊,途中,一个孩童不小心摔碎了陶罐,流出的丝胶渗入泥土。谁能料到,三千年后,考古队在此处挖掘出的陶片,其表面竟形成了与埃及木乃伊棺椁相同的蛋白质保护膜,这一切究竟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当蜀人历经千辛万苦,在彭州葛仙山的柏树林定居下来时,白鹤优雅的影子不经意间落在龟甲的裂纹上,这奇妙的一幕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催生了新的图腾"柏灌"。2001年,考古学家在金沙遗址祭祀区的重大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他们出土的一枚玉璋,其表面刻着的十二道太阳纹,经过精确测量和研究,与英国巨石阵冬至日的太阳轨迹完全重合,误差不超过0.5度。更令人称奇的是,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在玉璋中检测出的青金石成分,经鉴定来自遥远的阿富汗巴达赫尚矿脉。而查阅同一时期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泥板记载,恰好有着与"东方玉石之国"贸易往来的相关内容,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远古文明交流故事,等待着人们去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二、鱼凫战歌:杜宇王朝的兴亡诗
在郫筒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