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年左右,超新星N49爆发产生的宇宙射线抵达地球。”他指着数据曲线,“面具眼球中的铱元素异常富集区,与全球同期地层的铱异常带完全吻合。”这个发现为三星堆文明与宇宙事件的关联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让外星文明猜想有了新的思考角度。
航天科技集团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在进行光学实验。当阳光穿过面具眼球的孔洞,地面上竟出现了精确的日晷投影——在夏至日,光斑会分毫不差地落在祭祀坑中心的十字标记上。“这不是外星产物,是精密的天文仪器!”总工程师激动地展示模拟数据,“古蜀人用青铜铸造了一台‘观象面具’,比古埃及方尖碑日晷早了五百年!”实验结果有力地反驳了部分关于外星文明的猜想,也让人们对古蜀人的智慧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但争议并未平息。当考古队在面具表面检测到0.03%的稀有金属铼——这种元素在地球地壳中极其罕见——阴谋论者再次沸腾。直到地质学家在峨眉山玄武岩中发现铼矿带,才用详实的地质资料证明:古蜀人可能通过特殊的冶炼技术,从本地矿石中提取到了这种稀有金属。这场关于外星文明的争论,推动着学者们不断深入研究三星堆文明,探索其背后的真相。
六、祭祀坑埋藏的文明密码
2023年新发掘的祭祀坑中,考古队员在面具下方发现了排列整齐的海贝。这些来自印度洋的宝贝,每颗都有精心打磨的穿孔,而面具耳部的凹槽恰好能嵌入海贝。“这是一套声学装置!”音乐考古学家戴着复原面具激动地喊道。当他轻轻摇头,海贝碰撞发出的音高,竟构成了完整的五声音阶,与曾侯乙编钟的宫调系统存在微妙联系。这个发现让人们对古蜀人的音乐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也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更震撼的发现藏在面具的眼球转动轴上。精密显微镜下,细密的刻度若隐若现,经测算,每转动1度对应天上10天的星象变化。“这是星象历!”天文学家用天文软件模拟,“古蜀人可能通过转动眼球,就能推算节气、制定历法,比殷商的干支纪日法早了数百年!”这个发现揭示了古蜀人在天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就,也让人们对三星堆文明的科技水平有了更深的敬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三星堆周边的古河道遗址,地质雷达扫描出直径30米的木桩遗迹。“这是古代码头!”水文专家指着面具耳部的水波纹饰,“古蜀人可能通过岷江运输青铜原料,而面具的翼状耳朵,其实是船只的导航标记——当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