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搭建简易的木桥。据《雅州府志》记载,最初的商队常常迷失方向,许多人葬身于深山峡谷。不知经历了多少代人的摸索,这条连接平原与高原的贸易通道才逐渐成型,成为后来闻名遐迩的茶马古道。在古道沿线,至今仍能看到古人开凿的石阶、架桥的遗迹,每一处都诉说着开路者的艰辛。
二、马帮的征程:险途上的生死长歌
马帮,是茶马古道上最悲壮也最动人的风景。一支规模庞大的马帮,往往由上百匹骡马组成,浩浩荡荡如同一条移动的长龙。马帮的组织结构严密,从掌管全局的"马锅头",到负责照料骡马的"马脚子",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头骡永远披着最华丽的红绸,颈间挂着直径半米的铜铃,那清脆悠远的铃声,既能为马帮引路,又能驱赶山林中的野兽。在寂静的山林中,铜铃声就是马帮的语言,不同的节奏传递着不同的信息。
黎明破晓前的雅安城,城门还没完全敞开,马帮就已整装待发。马夫老李打着哈欠,一边捆扎茶篓一边嘟囔:"这批茶篓裹着竹篾,垫着油纸,防潮又防震,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法子。"为了确保货物安全,每个茶篓都要用特制的麻绳反复捆扎,形成独特的"马帮结"。"驾!"随着一声吆喝,头骡昂首嘶鸣,铜铃声划破寂静的夜空,马帮缓缓踏上征程。出发前,马锅头总会带着众人祭拜山神,祈求一路平安。
出雅安城三十里,便进入了二郎山的地界。这里山高林密,瘴气弥漫,是马帮遇到的第一道天险。狭窄的山道仅容一匹马通过,左侧是陡峭的山壁,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马夫们牵着缰绳,一步三滑地前行,骡马的铁蹄在湿滑的石板上擦出火星。史料记载,雨季时山道泥泞不堪,常有骡马失足坠崖。突然,山间传来一声虎啸,受惊的马匹嘶鸣着后退,险些坠入深渊。马夫们迅速点燃火把,高举铜锣,用震天的响声驱散野兽。这样的惊险,几乎每天都在古道上上演。为了应对野兽威胁,马帮还会携带自制的火药,必要时燃放驱兽。
翻越折多山时,马帮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考验。这里海拔超过四千米,空气稀薄,寒风如刀。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便乌云密布,暴雪裹挟着冰雹倾泻而下。马夫们用粗麻布裹住头脸,却仍被冻得手脚麻木。有的马匹因缺氧口吐白沫,瘫倒在地;有的马夫被狂风卷走,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据老辈人回忆,最凶险的路段被称为"鬼门关",道路两侧是陡峭的冰壁,稍有不慎就会滑入万丈深渊。但马帮从未停下脚步,他们相互搀扶,用绳索将彼此连在一起,一步一步向着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