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布局上,林盘展现出独特的美学。在平坦开阔的成都平原,林盘多呈规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宛如大地浅浅的酒窝,这种布局有利于防风和采光。而在丘陵地带,林盘则依地势起伏,或隐匿于山坳,似羞涩少女藏身群山怀抱,或沿溪流蜿蜒,如灵动游龙嬉戏山水之间。雅安某林盘,房屋沿山溪错落排列,溪水倒映着翠竹农舍,清晨薄雾笼罩,宛如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仙境;郫县唐昌镇的林盘内,百年水碾坊藏身竹林,溪水推动石碾,昼夜不息地研磨稻米,见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使得每个林盘都独一无二,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
“乔木 - 竹林 - 农舍”的三层布局,是蜀人“天人合一”生存智慧的生动体现。这种布局不仅满足了生活需求,更构建起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恩泽,为林盘带来了稳定的水源。在古代,蜀人就懂得利用水的自然流动,修建水渠和水堰,将都江堰的水引入林盘。村民们根据水流的方向和地势的高低,合理规划农田和灌溉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在灌溉季节,水渠里水流潺潺,滋润着每一寸土地;非灌溉季节,水渠则成为孩子们嬉戏的乐园。
林盘内的生态循环系统令人惊叹。农作物的秸秆和厨余垃圾,经过发酵后成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农田;动物的粪便也被收集起来,用于肥田。池塘里的淤泥定期清理,同样是优质的肥料。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不仅减少了垃圾的产生,还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林盘里,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每当盛夏,林盘便化身清凉的世外桃源。高大乔木与茂密竹林如天然遮阳伞,将炽热阳光挡在枝叶外,只留下星星点点的光斑。扫出一片空地,铺上竹席,便是绝佳纳凉处。孩子们趴在竹席上写作业,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作业本上跳跃,蝉鸣中铅笔沙沙作响;老人们摇着蒲扇围坐唠家常,手中银针穿梭于鞋底,纳出细密针脚,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妇女们或编织竹篮,或缝制衣裳,指尖翻飞间将生活琐碎织成温暖日常。微风裹挟着竹叶清香与泥土芬芳拂过,驱散暑气,带来阵阵清凉。在没有电扇、空调的年代,这里承载着无数人关于夏日的美好回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盘里的人们还深谙“顺应天时”的道理。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立春播种,芒种收割,霜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