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面人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糖画摊前,总是围着一群期待的孩子。糖画艺人将红糖或白糖熬成金黄透亮的糖汁,用小勺舀起,以石板为纸、糖汁为墨,手腕灵活翻转,勾勒出各种图案。
艺人的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糖汁在石板上快速凝固,转眼间,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便呈现在眼前。画好后,插上竹签,一件既可观赏又能品尝的糖画就完成了。这甜蜜的艺术,不仅带给孩子们快乐,更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二)传统技艺的新生
在茶馆的舞台上,长嘴壶茶艺师是最耀眼的明星。他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造型优美的长嘴铜壶,身姿矫健,动作潇洒。长嘴壶茶艺起源于四川,是一种将泡茶技艺与舞蹈、武术相结合的综合艺术。
表演时,茶艺师们运用"苏秦背剑童子拜观音"等招式,将滚烫的开水从长长的壶嘴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地注入小小的茶杯,滴水不漏。这行云流水的动作,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艺,更体现了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长嘴壶茶艺走出茶馆,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竹琴艺人怀抱长约一米的竹制乐器,手持简板,坐在茶馆的角落,开始他们的表演。竹琴是巴蜀地区特有的说唱艺术,其唱腔分为扬琴调和中和调等流派,前者细腻婉转,后者质朴浑厚。
艺人通过说唱的形式,演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家长里短。简板击打竹琴发出的清脆声响,与说唱声相互配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在过去,竹琴是茶馆的"镇馆之宝",如今,虽然受众减少,但仍有艺人坚守这门艺术,并尝试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表演,吸引年轻观众。
手工制秤匠的工坊里,摆放着乌木、象牙等材质的秤杆,以及制作秤星的铜片。制秤是一门精细的手艺,从选料、刨圆、定刀口,到"定星",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差错。老匠人们常说:"秤虽小,可称天地;星不多,能辨人心。"
在古代,手工秤是商业交易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关系到公平与诚信。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手工制秤逐渐退出市场,但仍有匠人坚守这门技艺。他们不仅制作实用的秤,更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向人们展示古人的智慧和商业道德。
盖匠,是建造茅草房的专家。在过去,茅草房是巴蜀地区常见的民居形式。盖匠们凭借一把斧头、一把锯子、一捆竹篾,就能建造出遮风挡雨的家园。他们熟知每种木材的特性,善于利用自然资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