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观众被这震撼的表演所感染,有的甚至屏住了呼吸,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阴森恐怖的场景之中。
(二)肉体极限的艺术挑战
耍牙所用的獠牙需经18道工序打磨,包括煮沸去腥、雕刻纹路、抛光上漆等。每一颗獠牙都要经过精心处理,确保边缘圆润不伤口腔,同时保持足够的重量与质感。演员训练时需从含鹅卵石开始,逐步适应口腔异物感,再替换为木质、塑料獠牙,最后使用真獠牙。这个过程极其痛苦,川剧大师周企何曾因练习导致牙龈溃烂,但仍坚持“獠牙不掉,戏魂不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年轻演员小李在回忆自己的训练经历时说:“刚开始含着鹅卵石练习发音,口水不停地流,说话也含糊不清。换成木质獠牙后,口腔经常被磨破,吃饭都成了问题。但当我第一次在舞台上成功完成耍牙表演,听到观众的喝彩声时,所有的痛苦都烟消云散了。”为了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演员们还会研究不同獠牙的特性,根据角色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獠牙。比如,表现凶猛的角色时,会选择较长、较尖的獠牙;而表现神秘的角色时,则会选择纹路复杂的獠牙。
七、藏刀:瞬息隐现的凌厉锋芒
(一)码头文化的武戏基因
藏刀特技的诞生与川渝码头的江湖文化紧密相连。古时,长江、嘉陵江的码头是货物集散地,帮派纷争不断,刀术成为护佑身家的必备技能。川剧演员将实战刀法转化为舞台艺术,刀具的瞬间隐现,恰似码头好汉“藏锋于袖,一击制敌”的江湖智慧。在《打红台》中,绿林好汉肖方的三刀藏显,既展现侠客风采,又暗含“大隐隐于市”的东方哲学。
表演时,演员使用的道具刀多为木质或塑料材质,表面涂有金属漆增强真实感,刀柄处暗藏弹簧或磁铁机关,可快速吸附于特制的刀鞘或夹层内。为了让藏刀动作更加逼真,演员们会深入研究武术动作和舞台表演的结合。他们会观察真实的刀法,学习其中的力量和节奏,然后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在一次排练中,饰演肖方的演员为了一个藏刀动作,反复练习了上百次,不断调整身体的角度和手部的动作,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二)虚实相生的舞台哲学
藏刀表演讲究“虚实相生”,木质刀具看似真实,实则暗藏玄机;演员的肢体动作看似随意,却精准计算着每0.3秒的视觉盲区。当武生在翻腾间让长刀凭空消失,观众惊叹的不仅是技巧,更是对“真实与虚幻”界限的重新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