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随着一声轰隆隆的炸药声。
王阳明领着几万民夫,在这里开山炸石。
就在这里不远的一侧,就是新修的河道。
昆山大坝就是要建在这个位置。
以此来阻挡住上游的水流。
不管日后是暴雨,还是泄洪。
这一座大坝都能挡在昆山前面!
至于新挖掘的沟渠河道,也都开始在引流汇入江河湖海之中。
工程是浩大,但不能不做!
愚公还移山,大禹还治水。
老中人对于治水,代代不断!
就在王阳明这里如火如荼地开工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南一处有名的书院中。
此时汇聚了一群苏杭两地,江南一带的富商巨贾们。
这个书院也是江南提供朝廷官员最多的书院。
不单单是在大明一朝!
从两宋就是了。
正是,
——江南书院。
江南一省大大小小的官员,多半也都是这里出来的。
至于朝中,也有不少这里出来的大员。
这个书院背后,都是江南的富商巨贾。
这里也算是江南的富商们,为自己培养的士大夫养成基地了。
但凡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官吏,就没有不为他们代言说话的!
此时的富商们,都聚拢到了这里。
还有一些当地的官员。
他们每一个的脸上都写满了忧心忡忡。
一个二个的都是愁眉苦脸的。
他们似乎在焦急地等着什么人。
就在这时,一个青衣老叟,一个老先生一样的大儒,从书院后院走了出来。
一众商贾们,还有那些官员,全部纷纷站起身来。
为首的几个,赶忙上前行礼。
“王老呀!求求你主持大局啊!”
“王老,这个时候只能拜托你了。”
“见过老师,还请老师救救咱江南,救救我等读书人们吧!”
“老先生,我家差点就被抄家灭族了……,我可是书院的人啊!呜呜呜,先生,学生……。”
“呜呜,王老,我家也是受灾最重的,但那王阳明竟然逼着我开仓放粮?我是一个商人,不是行善积德的活菩萨呀,我也要活,我也要生存……,王老!今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