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卖给一些熟客,管冬青同样如此,只为熟人定制法器。
\n
为了打开销路,管冬青颇具眼光地掀起一场价格战。
\n
他之所以有这个资本,在于他不是一个人来蒲水坊市,而是带了足足十名技艺精湛的炼器师。
\n
这十个人唯管冬青马首是瞻,一个月产出二、三十件廉价法器,一下子冲击到了蒲水坊市的法器市场。
\n
蒲水坊市其实也是野路子转正,但凡大点的店铺,或多或少都沾点法器、丹药生意,那些专营法器的商行,就更难受了。
\n
管冬青一时之间被推上风头浪尖。
\n
几乎所有的商铺,都联合抵制百器堂生产的法器。
\n
然而,散修们却奉管冬青为“大师”。
\n
因为一贯擅长算账的他们发现,光顾百器堂的生意,比起购买各大商行精心推出的同品质法器划算多了。
\n
百器堂也极为聪明地抓住散修心理,允许他们自带材料登门拜访,洽谈法器炼制之事。
\n
对于散修来说,灵石是重要的修炼资源,自当宝贵得很,但一些偶然所得的矿石、灵木却形同“鸡肋”,如今有办法将鸡肋变成法宝,何等欣喜?
\n
就这样,百器堂靠着散修的青睐,硬生生在蒲水坊市各大商行的围剿中打开局面。
\n
但是,散修财力薄弱,能帮百器堂吃饱饭,却不能帮百器堂赚大钱。尤其是管冬青野心不小,接连招募当地炼器师,将百器堂的规模扩充到了二十人以上。
\n
这使得百器堂的重心,不得不转向那些大型订单。
\n
门外的散修,自然也就没了从前的待遇。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