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制,巴掌大小,除非用正确暗码解锁,任何外力都不能将之打开,若是强力打砸,还会触发此玄铁信筒中的自燃装置,在被砸开之前就能把信筒中的纸条烧成灰烬。
\n
五个信筒中的消息合并起来,谢映寒的生平便赫然于纸,金梧秋看完后不禁眉头微蹙。
\n
谢映寒曾说自己与信国公府谢氏无关,但其实并非毫无关联。
\n
他是关中陇州人,他的祖父谢童是第一任信国公谢隽原配王氏之子,原配王氏出身书香门第,谢隽当时只是个小吏,为了生计入赘到王家,后来国之将倾,战乱四起,谢隽大义投军,跟着大祁的开国君主开疆拓土,收复失地,凭着功勋从小兵一路当上了三军元帅,大祁定国后谢隽更是被授予信国公的爵位。
\n
做了信国公,自然没人再提谢隽入赘之事,而王家也从善如流,抹掉了谢隽入赘的事实,改为嫁女,其长子王童也改名谢童,王家原以为这么做就能安坐信国公岳家之位,却不想谢隽早被另一个开国功臣之女崔氏相中,非要嫁谢隽为妻,哪怕谢隽直言自己已有妻室崔氏亦不死心,甚至不惜将此事闹到皇帝面前,求皇帝下旨赐婚,说愿二女共事一夫,平妻而论。
\n
当时国家初立,还需各大世家联手坐镇,崔氏是老牌世家,虽经历战乱,但树大根深,就连皇帝也得给其三分颜面,更何况崔氏又不要谢隽休妻,不算有违天理,便下旨让谢隽娶崔氏,谢隽自知不妥,却也无可奈何,最后只得以平妻的方式另娶崔氏进门,自此崔、王两家便开始明争暗斗。
\n
但双方实力悬殊,王家说到底就是一门书生,乱世的书生连屠夫都不如,哪怕国之初定,王家与手握兵权势力庞大的崔家对垒可谓毫无胜算,没过两年,崔氏就把王氏挤得毫无尊严。
\n
在崔氏的打压之下,王家子弟处处碰壁,投诉无门,王氏自觉若王家继续被这样打压下去,只怕家族要毁,她试着向谢隽求助,可两边都是妻子,都为他生儿育女,崔氏助他良多,又没有对王氏和她的孩子直接出手,谢隽实在没有理由偏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