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佑对读书的热爱,犹如熊熊燃烧的烈火,炽热而持久。在启蒙学堂的日子里,书籍成为了他最亲密的伙伴,知识的海洋让他沉醉其中,乐此不疲。
夜幕低垂,渡慕寨的木楼在夜色中渐渐隐去轮廓。当炊烟散尽,整个寨子仿佛陷入沉睡,唯有陈天佑房间的窗户,还透着那抹倔强的微光。那盏由父亲精心改制的竹筒油灯,灯座上积满了厚厚的油垢,灯芯早已被油烟熏得漆黑如墨。每当陈天佑将它轻轻点亮,昏黄的光晕便如同摇曳的烛火,在墙壁上映出忽明忽暗的影子。
他小心翼翼地把油灯往书本边挪近,火苗顿时欢快地跳跃起来,偶尔调皮地窜出,将书页边缘燎得微微卷曲,还留下一圈焦黑的痕迹。可陈天佑对此全然不顾,他的心思早已被书中的世界牢牢吸引。旧木桌在他的动作下发出吱呀的抗议声,仿佛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桌面上,一本翻开的古籍被几枚从溪边捡来的鹅卵石压着,防止书页被穿堂风随意翻动。
窗外,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为古老的侗寨披上一层朦胧的银纱。风雨廊下悬挂的铜铃,在夜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宛如一首悠扬的小夜曲。偶尔,一阵微风拂过,窗棂上糊着的泛黄纸张便沙沙作响,像是在与陈天佑轻声交谈。但这些外界的声音,都无法打破他的专注。他坐在木桌前,身体微微前倾,鼻尖几乎要贴上书页,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文字,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脑海里。
某个隆冬深夜,寒风如同猛兽般在寨子里肆虐,木楼的梁柱在狂风中发出痛苦的呻吟。陈天佑蜷缩在单薄的棉衣里,双脚早已冻得失去知觉,像两块冰冷的石头。可他的眼神却依然炽热,沉浸在《诗经》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当读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时,他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苍茫的画面:在那遥远的河畔,芦苇在风中摇曳,白露凝结成霜,一位佳人若隐若现。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猛地起身,用力推开吱呀作响的木窗。寒夜的风裹挟着雪粒扑面而来,如同一把把细小的冰刀,割得他脸颊生疼。远处的山峦在月光的映照下泛着冷白,宛如一幅水墨画卷。他望着眼前的景象,喃喃自语:“原来这就是诗里的苍茫啊。” 冻得通红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在笔记上飞速记录,可墨汁在低温里很快就凝结成块。他毫不犹豫地将笔尖凑近嘴边,哈着热气,试图让墨汁重新流动起来,继续书写着自己的感悟。
为了更好地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他特意准备了一本精美的笔记。那本子的封面是用柔软的牛皮包裹,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