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聪来自厦门。都说南方人鲜有胖子,这李子聪是独一份,而且是胖到这种程度。
刚开始陈昆仑是拒绝的,他跑江湖多年,最怕的就是胖子,能吃能作,就是干活不行,稍微一动连呼哧带喘的,要是碰到什么高血压糖尿病什么的,犯了病再讹上你,这就是妥妥的定时炸弹了。
只是这李子聪鬼点子很多,会来事,给陈昆仑孝敬了几罐好茶叶。他家里就是做这个,老家有茶园,平时批发零售都做。
陈昆仑眼珠一转,知道自己这回遇对人了,学员不学员,相声不相声两说,自己这剧场的茶叶倒是有进货渠道跟利润了,另外哪怕就是自己分销也行,知根知底之后这点东西但也不好作假的。
李子聪当然不会想到陈昆仑会把自己浑身上下的利用价值瞬间就盘算了个遍。他也不是单纯的对什么说相声感兴趣,他这口齿他知道,利索的时候倒也像是吃了泻药,磕磕绊绊起来倒也要人老命。
他来北京学相声也是单纯因为老爹的差派。他老爹李金辉痴迷网络直播,人称福建茶神,当然这是他自吹自擂的名号,含着自我揶揄跟调侃的成分。
他唯一欠缺的就是所谓的口齿伶俐,闽南口音很重,所以历来被他的粉丝嘲讽。他似乎也听进去了劝诫,觉得这样的口才确实对直播带货发大财来说是一种障碍。
自己对自己这两把刷子最是清楚,说朽木不可雕也都是好的了,这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
于是李子聪北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带回一口带着儿化音的京腔京韵,以便于继承老爹的直播事业,把家乡那个从爷爷辈就开始经营老茶厂彻底的救活,仅此而已,一句话生活所迫。
谁知在陈昆仑这里,完全颠覆了李子聪对相声的看法。刚开始是干杂活,完全没有入门忝列门墙的感觉。甚至觉得跟什么艺术之类的东西一点都不沾边,完全是剧场小工。
清扫,维持秩序,卖票销售,凡是跟剧场经营收入有关的东西都一样没有落下,脏活累活也从来不会缺席。其实说穿了也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甚至李子聪对那种老旧的所谓师徒关系也并不是一点没有预想,有的时候他甚至觉得可能更为艰难也不一定。
就是这样在小剧场混着的角色,他怎么可能会觉得自己会有一飞冲天的那一天。但是人生岂是庸人可以自扰的。
在他还处于连绕口令都磕磕绊绊的时候,曾凡冲陈昆仑求救的时候,他的机会陡然到来。话说陈昆仑也是,为何会把这个半吊子的挂名徒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