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都不够。”
他没有讲任何大道理,也没有引用任何理论。
张谦静静地听着,镜片后的眼睛闪了闪。
“说得好。”
他点了点头。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我们的根本。”
“但是沈书记,我们也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理想,终究要落地。”
“北川的财政并不宽裕,百亿的投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避免项目最终沦为需要持续输血的‘盆景’,这个问题,你想过吗?”
“当然想过。”
沈风笑了。
“张老师,您只看到了我们‘保街’,却没看到我们‘修隧’的真正目的。”
“那条地下隧道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干线。它将连接新城区的高铁站,打通北川对外开放的‘任督二脉’。”
“它将带动整个老城区地下的商业开发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商业综合体。被完整保留下来的文昌巷是宣传文化名片。我们计划会把它打造成一个古镇,它能带来的文化价值和旅游收入将远远超过一个工业园。”
“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土地财政,而是一种能够让子孙后代都受益的‘文化财政’。这笔账要从长远看。”
一番话有情怀,有理念,更有翔实可行的规划。
从点到面,面面俱到。
张谦彻底动容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北川市的街景久久不语。
他这次来,确实是带着任务来的。
上面有领导对沈风很感兴趣,但也有人对他存有疑虑。
认为他太年轻,太激进,担心他是个只会喊口号的“理想主义者”。
所以,才派自己这个最擅长“挑刺”的人来摸一摸他的底。
现在,他已经有答案了。
他远比资料上描述的,要成熟和可怕得多。
怪不得,怪不得。
“沈书记,我明白了。”
张谦转过身,脸上露出了笑容。
“北川,我来对了。”
临走时,张谦似乎不经意地说了一句:“这次去京城,论坛只是开胃菜。真正的风浪在会场之外。”
“京城的水深得很,有的人习惯了在水里搅浑水,沈书记,你要当心。”
这句没头没尾的提醒,让沈风的心一沉。
聪明人一听就懂。
怕是京城圈内不少人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