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的年轻人开始陷入绝望。为了活下去,越来越多的山东人选择了闯关东。
我娘回忆,村里有一户姓李的人家,男人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踏上了闯关东的征程。
临行前,他们背着破旧的行囊,里面装着仅有的一点干粮和衣物。村里的人都来送行,眼中满是无奈和悲伤。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饿了就吃野菜、啃树皮,渴了就喝路边的脏水。两个孩子饿得奄奄一息,妻子也体力不支。
男人看着家人,心如刀绞,但为了活下去,他只能咬着牙,继续前行。
还有一位叫赵大爷的老人,儿子儿媳都饿死了,只剩下他和年幼的孙子。
为了给孙子一条活路,赵大爷决定带着孙子闯关东。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他们悄悄地离开了村庄。
赵大爷背着孙子,一步一步地走着,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他们穿过荒无人烟的田野,越过冰冷刺骨的河流,一路上看到了许多饿死的人。
据说,现在在东北某一个地方还有一个村名叫“山东沟”,这条沟里延绵好几里长,稀稀拉拉地住着讨饭来的山东人。
只要你走到那里,当地人一听说你是山东人就格外亲切,每家每户都让你去他家吃饭,有山东人的实在和豪放。
那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无人掩埋,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在闯关东的路上,许多人因饥饿、寒冷和疾病倒下了。他们的生命如流星般短暂,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那些幸运到达东北的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在陌生的土地上,开垦荒地,搭建房屋,开始了艰难的求生之旅。
六零年到六二年,村里出生的孩子很少。饥饿不仅夺走了人们的食物,也夺走了新生命诞生的希望。
许多孕妇因营养不良,导致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流产。即使有幸生下孩子,也因没有足够的奶水喂养,孩子饿得哇哇大哭。
村里的接生婆张奶奶回忆,那段时间,她很少接到新生儿出生的消息,更多的是听到孕妇流产或孩子夭折的噩耗。
在饥荒的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一口吃的,有人不惜出卖尊严,有人甚至与亲人反目。
但在这黑暗的岁月里,也有一些温暖的瞬间。
我娘记得,有一次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饿得晕倒在地,几个孩子偷偷从家里拿出仅有的一点食物,送到老人面前。
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流下了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