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两人的合作让整个小组的效率大幅提升,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当桥梁稳稳地架在两个木桩之间时,小组成员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林小满看着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的几次活动,林小满逐渐加大了难度。她引入了更多的跨部门合作任务,甚至在一些任务中故意制造了矛盾,让团队成员不得不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每一次活动结束后,她都会组织一次简短的复盘会议,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我发现在和其他部门合作时,我们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一次复盘会议上,张磊率先发言,“以前我们总是觉得技术部的人太死板,但现在我明白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其实很有逻辑性。”
李晨也点了点头,补充道:“市场部的创意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以前我们可能太专注于技术细节,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
林小满听着这些发言,心中感到一阵欣慰。她知道,这些变化并非一蹴而就,但至少,大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林小满还引入了一套新的管理工具。这套工具不仅能够实时追踪项目的进展,还能为每个团队提供详细的协作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林小满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部门的贡献和问题所在。她将这份数据分享给了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并鼓励他们根据数据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这些数据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合作,”她在一次例会上解释道,“只有当我们清楚地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它。”
这套工具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项目的进展速度明显加快,内部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以前经常出现的推诿和扯皮现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的协作和问题解决。
然而,林小满并没有因此放松警惕。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团队建设的成果需要时间来巩固,而新的管理工具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她开始更加频繁地召开跨部门会议,确保每个部门的声音都能被听到。
在一次会议上,财务部的负责人王琳提出了一个长期困扰她的问题:“我们部门的预算审批流程太复杂了,经常因为流程问题耽误项目的进度。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
林小满点了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王琳的提议引起了其他部门的共鸣,大家纷纷提出了类似的意见。林小满将这些意见一一记录下来,并在会后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