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文收,二十五文卖,周记依旧利润可观。而大小姐此举,分明是惠泽万民!这不仅是卖米,更是在为谢家、为王爷收买人心!这份格局与远见,令他这个商人也深感震撼与敬佩。
“大小姐……”周老爷深吸一口气,起身郑重地对婉宁深深一揖,“老朽……代三州、营州,乃至日后能尝到这辽东新米的万千百姓,谢大小姐高义!十九文收,二十五文售,周记上下,必谨遵大小姐之命!”
婉宁连忙扶起周老爷:“周老爷言重了。咱们这是互惠互利。您周记信誉好,童叟无欺,米交给您,我放心。只盼着这米能快些让普通百姓吃上。”
协议达成,婉宁又道:“知道周记粮铺遍布三州和营州,王爷已命人将大米运抵各处:沂州八万斤,越州、宁州、营州各五万斤。这样也为周记省了运费。不过沂州的大米我会留出两万斤自用,因此实际卖给周记的,共是二十二万斤。”
周老爷听闻王爷亲自安排人帮运米,更知谢家深得王爷看重。周记定当信守承诺,今后也要仰仗谢家。而且谢大小姐已将米分运至各州,替周记省下大笔运费,他再次拱手:“多谢大小姐周全!只是沂州多出的两万斤,周记也定能销完。”
婉宁笑道:“周老爷客气了。我娘常夸赞周老夫人捐资打井,周大小姐也教养得好。您也别只谢我,王爷同样盼着辽东百姓能吃上本地自产的大米。至于我留那两万斤,是因为降兵们在矿山开石、修筑城墙、耕种官田,辛苦一年,也该让他们吃上一餐白米饭。”
周老爷闻言又是一怔。先前夫人捐资打井,他还担心会成为谢家敛财的名目,不料谢大人分文未取,全用于打井惠泽百姓。难怪能养出谢大小姐这般高义的女儿。他再次深深一揖:“谢大小姐令老朽敬佩!”同时也心下一凛,明白了大小姐话中深意——要将王爷的恩德放在首位。周老爷心满意足又满怀感慨地告辞离去。
很快,二十二万斤白花花、散发着新米清香的辽东精米,由王府兵士押运,分送至周记在三州和营州的主要铺面。米袋上特意贴了红纸,上书“辽东新米”。
当“二十五文一斤上好精米”的招牌在周记粮铺挂出,整个沂州城,乃至消息传开的三州、营州都轰动了!寻常年份,大米都要五六十文一斤,如今竟能买到如此便宜的上等精白米!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入千家万户。粮铺前人潮涌动,百姓们攥着铜钱,提着米袋,脸上是难以置信的惊喜。许多人家,只为尝一口传说中的辽东新米,排队也要买上一两斤。
这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